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近年来,我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特色优势领域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数字产业链体系初步构建,在数据交易、云服务、算力设施等领域逐步形成特色优势。
数博会成为展示这种特色优势和全省各地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一个平台。2024数博会闭幕之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专访了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茂春,贵州智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宗策,黔南州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向彪,黔西南州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鹏,共同回顾“数博十年”我省数字经济的显著变化和各地数字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并就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转变为生产力建言献策。
数字经济深度融入方方面面
记者:过去十年,黔南州、黔西南州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
王鹏:十年来,黔西南州大力推动以“云服务”为首要产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把发展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并在2018年举办了数博会黔西南州分论坛,2023年又举办了华为云“一城一云”黔西南州城市峰会。
智慧生活、智慧文旅、智慧出行、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已在黔西南州遍地开花,涌现出了生活Plus、小桔子、淘手游、黔程出行等一批覆盖范围广、社会效益好的平台经济品牌。数字经济占比也从2020年的30.2%提升到了2023年的36.9%,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73.4亿元,数字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向彪:我们向旅游景区、住宿、餐饮等行业提供标准化、低成本云服务工具,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贵、难、慢等问题,助力2.3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沉淀相关要素数据21亿余条。
同时,创设可信交易网帮助企业降佣增收,将“数字底座”作为互联网企业与州内实体企业线上交易的“集散中心”,助力政府资源精准投放、企业降佣增收,推动资金回流79亿余元,拉动本地企业增收1.45亿元,交易佣金平均由20%降至8%。
此外,以数据驱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我们基于数字底座沉淀的企业要素数据,打造数字金融产品,精准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金额已达23亿元。
记者:地方政府如何以数据应用为牵引打造高效协同的城市管理和乡村治理工作平台?
向彪:畅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依托数字底座,建立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基层服务“总平台”,实现基层工作处置、提醒、评价、考核闭环管理,推动事件处置周期平均压缩1.5天以上。
构建市场监管“一张网”。按照“寓监管于服务”的工作思路,融合“政策找企”工作体系,搭建成品油、餐饮、旅游、住宿等15个监管服务平台,提升政府数字化监管服务水平。其中,成品油交易监管平台助力税收同比增长162%。
推广基层减负“一张表”。将州、县下发基层表格整合形成一套统计报表,整合压缩1076个表格指标,压缩率达80%以上,形成数据统计“一张表”、数据填报“一平台”、数据运用“一中心”、数据调查“一张网”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现了部门和基层数据的“一次录入、多方共享”。
王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贵广网络等一批企业服务器上架运营,算力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2023年,“金州云”一城一云发布上线,建成“政务云+数据湖”的黔西南州数据治理基座,数据汇聚、共享、交换、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数据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数实融合发展持续走深走实
记者:数智化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产业创新,正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如何用好数据这个“关键变量”,让数智化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王鹏:在数博会推动下,黔西南州各产业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正走深走实。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大力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数智化融合运用,逐步实现产业创新变革,打造了振华新材料、兴仁登高等一批“5G+智慧工厂”示范项目。2023年,全州两化融合水平达56.8,达全省平均水平。
同时,建成坛坪村、洛王村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数字乡村示范点,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如,册亨县打造的“大数据+糯米蕉全产业链”,让糯米蕉产业年产值攀升到4亿元,带动了9000余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此外,以大数据赋能旅游产业化为突破,在信息共享、数据分析、智慧决策、精准营销、平台服务等方面不断升级,建成峰林布依、万峰林5A级景区等一批文旅融合标杆项目。
目前,黔西南州累计建成融合标杆项目50个,示范项目410个,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从2020年的37.3上升到了2023年的42.48。
王茂春:在数博会促进下,数字经济与物流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了物流业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进程。十年前,仅贵阳卷烟物流中心有自动化立体仓库。十年后的今天,贵州智慧物流发展日新月异,成就斐然。
十年来,我省大力建设智慧物流,已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锚定数字物流、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三个主攻方向,我省发挥大数据先发优势,主动对接实体产业,将物流业务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中,广泛运用数字技术,促进智慧物流技术与模式创新;加快推动交通物流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并依托贵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物流产业生态体系和孵化应用系统,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展“电动贵州”行动,推动大数据驱动的交通物流运行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以产业“含绿量”有力提升了发展的“含金量”。
“数据要素×”乘出新质生产力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抓住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条主线,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黄宗策:贵阳城投集团在40年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如医疗康养数据、教育服务数据、存量房交易数据、地产开发数据、资产运营数据、智慧城市运营数据及停车运营数据等。
贵州智投公司是贵阳城投集团旗下数据资源专业化投资运营公司,有幸在2024数博会发布《数据要素×贵阳城市运营数据资产化实践案例》。这是贵阳市属国有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第一单,标志着国有数据在数据资产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数据清洗、脱敏、分析等环节,将原本静态的城市数据资源转化为动态的数据资产,实现了数据的资本化和市场化。
展望未来,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应继续优化顶层设计和发展路径;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数据共享,促进资源开放;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培育数据人才,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产业融合,助推国企数字化转型;鼓励创新实践,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
做强做优智慧物流,不仅是降本增效的动力源泉,更是“数据要素×交通运输”乘出新质生产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下一步,贵州智慧物流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搭建物流大数据应用研发平台,研发适合贵州实际的智慧物流技术和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智慧物流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同时,要注重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贵州大学大数据与物流的学科优势,设立智慧物流本硕博培养体系。
要鼓励物流行业协会与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并联动相关高校,共探智慧物流供应链产教融合,开展物流大数据、智慧物流培训,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智慧国家物流枢纽、智慧国家冷链物流骨干基地、智慧多式联运基地、智慧仓储与分拣中心,提高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运用能力,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