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龙静
新闻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黔东南州通过面向基层创建人社便民服务站、省外建立劳务协作站、线上开通“苗侗就业通”等创新举措,织牢加密州内州外、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一张网”,全覆盖、全方位为劳动者提供便利、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城乡就业有“便民站”
“感谢村服务站的帮助,我和爱人一起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剑河县岑松镇屯州村的周光豪夫妇,因学历和技能不高,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了解周光豪夫妇的情况后,屯州村人社便民服务站为两人开展就业指导并多次推荐岗位,周光豪夫妇最终在离家不远的贵州顺诚生物科技公司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周光豪夫妇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便捷就业服务,得益于剑河县推进就业服务下沉基层。今年,剑河县人社部门依托县丰源劳务公司,采取“一个中心站服务辐射N个村寨”的方式,统筹建设村级人社便民服务站点39个,就业服务覆盖周边158个村落(社区)。
乡村有人社便民服务站,城区有零工市场,就业服务就在身边。黎平县水电工杨盛周,之前长期在县城零散接活,工作不稳定。2023年9月,经黎平县零工市场推介,他前往南泉物业公司应聘水电工,最后顺利入职。
据了解,黔东南州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的力量和资源,叠加多元服务载体和触角,构建“17个公共服务机构+16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2个零工市场+605个村级人社便民服务站+40个劳务品牌”就业服务体系网。通过强化就业服务,今年以来,促进城镇新增就业4.24万人。
外出务工有“劳务站”
“劳务站吗?我姐妹俩从东莞辞工来佛山了,能不能帮忙找找工作。”今年夏天,黔东南州驻广东佛山劳务协作站工作人员接到黔东南籍务工人员王志珍的电话,立即驱车将她和姐姐王志美接到劳务站安顿下来,并通过多种渠道寻找适合她们的就业岗位。
王志珍姐妹都已50多岁,文化程度也不高。经劳务站与多家企业对接、推荐岗位,她们选择了广东东泰五金精密制造公司。这家公司是粤黔协作共建稳岗就业基地,长期支持和吸纳黔东南籍务工人员就业。得知王志珍姐妹情况后,主动提出降低岗位条件吸纳她们就业。
在加强驻外劳务站建设的同时,黔东南州注重培育劳务带头人,把他们变成流动“劳务联络站”,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黎平县水口镇岩湾村村民潘启年,1995年只身到佛山打拼,从进厂务工到自己创业当老板,再到经营3家五金厂,实现年销售额3000万元,带动近百名老乡在佛山稳定就业。
近年来,黔东南州加强与广东佛山、浙江杭州等劳务输出集中地开展劳务协作,建立“驻外劳务协作工作站+劳务就业基地+企业+劳务带头人”的省外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全州已建立或协管驻外劳务协作站42个、建成东西部劳务协作稳岗就业基地213个,培育选树劳务带头人702人,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在省外稳岗就业93.73万人。
线上服务有“就业通”
手机上也能找到工作?黄平县新州镇的袁玉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苗侗就业通”微信小程序上注册了账号,并向几家招工企业投递了简历。
“真没想到,两天后我就接到了面试的电话通知。”袁玉玺说,他顺利通过面试,被贵州哆蝶商贸有限公司录用,从事办公室行政工作,月薪4000多元。
今年1月,黔东南州人社部门开发上线“苗侗就业通”微信小程序,提供就业政策宣传、职位发布、简历查询、邀约面试、供需信息匹配推送等线上就业服务,为劳动者搭建起了“指尖就业服务站”。自上线运行以来,“苗侗就业通”已有企业注册1211户、求职人员注册2.1万余人,发布用工岗位2.8万个。
与此同时,黔东南州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创建智能“一站式”求职招聘服务智慧市场,定期举办线上招聘会;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创新开展直播带岗、线上招聘等线上就业服务活动,拓展“指尖就业”服务渠道。今年以来,全州开展线上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就业服务活动238场次,点击围观达1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