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变废为肥赚“生态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警 通讯员 唐华莉

春华秋实。在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平桥村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产业园区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藤蔓上挂满了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基地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葡萄成熟度,指导果农做好葡萄管理和采摘工作,确保果品品质。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产业园区,是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种植为一体的综合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400亩,有30万袋菌棒和日产60吨珍稀菇的两座厂房、104座出菇房,可满足40亿袋菌包生产用菌种研发。

据了解,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等菌棒采摘过后,废菌棒里含有大量的杂菌,菌棒的套袋破损之后,这些有害物质会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并随着空气、雨水、河水等到处漂移,对环境造成污染。废菌棒的无害化处理,成了丰源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废菌棒虽然是废料,但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肥料价值,不仅能促进农作物生产,还能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完全能满足有机肥原料需要。2022年,丰源农业在平桥村建立“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依托产业园区食用菌栽培,回收废菌棒同禽畜粪便进行生物发酵,经过二次处理后加工成有机肥用于葡萄种植,变废为肥赚上“生态钱”。

“葡萄基地可以有效利用食用菌种植所产生的废菌棒,回收加工后作为有机肥用到葡萄基地。”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秀锋说,基地现在种植了30亩“阳光玫瑰”葡萄,年产量10万斤左右。同时,丰源农业还在葡萄树下套种各种食用菌,利用大棚葡萄架下种植林下食用菌,实行葡萄—食用菌立体栽培,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废弃菌棒化身成为有机肥原料,解决了丰源农业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让绿色循环经济变为现实,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葡萄基地高峰期务工人员每天在30人左右,全年带动当地群众就业300人次左右,真正做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 2024-09-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3950.html 1 变废为肥赚“生态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