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贵州“四化”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构建产业互补共促、‌要素畅通对流、‌基础设施一体、‌公共服务均等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才能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畅通要素流动。一是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各类要素良性互动,围绕城乡金融、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培育和完善要素市场体系,着力推动城乡要素市场在交易平台、交易规则、交易监管等方面实现无缝衔接。二是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着力改善城乡劳动力在就业、卫生、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竞争力。三是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资金、土地、技术、人员和服务等资源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优化资源配置。一是要优化土地管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鼓励农村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支持农民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农村集体经营组织,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壮大新一代乡村企业家队伍。三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机制。加大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财政投入,加强财政监督,鼓励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产业融合。一是因地制宜确定乡村主导产业,形成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二是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补充的多元化乡村经济,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是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四是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机制。五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健全智能标准厂房和仓储保鲜等设施,完善检验检测、商贸流通、农村产权交易等平台。六是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到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强基础补短板。一是推动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机制,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二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向城郊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三是优化乡村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四是加强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供给,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诊疗条件,发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乡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执笔:龙海峰)

--> 2024-09-04 贵州“四化”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3898.html 1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