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走进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40岁的姚血明医生正反复查看患者病历资料。早上一交班,他就听值班医生说自己的患者李雪(化名)病情加重,刚刚转到了肾内科做透析。
听到这个消息,姚血明充满了无奈和惋惜,由于患者缺乏关于病情的相关知识,治疗时断时续,导致病情加重,“作为医生,能开出最重要的药方是‘希望’。”
有着18年党龄的姚血明,毕业于贵州中医药大学,从工作之初他就立下目标:时刻铭记生命之重托,以专业给患者传递信心,带给他们希望。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他把传统中医研究方法与苗、侗医药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诊疗体系。自己也从普通医生一路成长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自己能得到什么,而在于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姚血明说。在十多年的从医生涯里,他参与组建了贵州省第一个风湿免疫病科,填补了贵州省历史空白,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去年8月,根据组织的安排,姚血明到六盘水市中医医院挂职党委委员、副院长。
从一开始,他就把风湿免疫病专科建设列为六盘水市中医医院的重点工作,帮助医院成功组建风湿免疫科。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医务人员传授风湿免疫疾病诊疗前沿技术,积极推动该院风湿免疫科的发展。
同时,他还积极牵线,推动何成瑶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六盘水工作站落户六盘水市中医医院。
采访中,记者在姚血明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套蓝色封皮的书,都是关于常见风湿免疫病的介绍。
“现在这类的患者越来越多,像我们科门诊就诊痛风患者也越来越常见,而且更加年轻化。”姚血明表示,这套他们自编的书,都是免费赠予,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预防这类疾病。
姚血明坚持长期开展贵州省中西结合风湿免疫病专科联盟的工作,传承中医药文化,开展风湿免湿免疫病相关的宣讲和义诊活动,足迹遍布贵州所有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