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

文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立秋已过,暑热未消,位于黔东南州黎平县的“天下第一侗寨”——肇兴侗寨依然是游客们观光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临近中午,来自广东省的李女士与家人走进一家名叫“火塘边侗族家宴”的餐厅。在靠窗的位子坐下后,一行人开始讨论中午的菜单。

“帮我们推荐几个特色菜吧。”一番纠结,李女士向服务员“求助”。

“可以尝尝酸汤鱼、侗家牛瘪、脆皮香猪肉、炝炒野菜等,很有贵州特色,味道也不错,点的人很多。”服务员陆秀花认真推荐。

陆秀花是肇兴村村民,以前在家种地,如今在村集体投资的特色餐饮示范店“火塘边侗族家宴”上班,一个月工资3000多块钱。

“每天骑摩托车上班,10分钟一个来回。”陆秀花直言,旅游给村里人提供了很多机会,不仅让大家有个地方上班,还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发展,村里再次热闹起来了。

肇兴村位于肇兴侗寨景区核心地带,文化底蕴丰厚,有侗族琵琶歌、芦笙、油茶、刺绣、靛染等优秀侗族文化。

依托4A级旅游景区资源,肇兴村强化党组织引领,挖掘侗族特色美食和民族文化资源,将肇兴村“歌堂”打造成餐饮特色示范店。

“今年夏天,游客激增,餐饮特色示范店开业后,很快便走上正轨,人多时,一天要招待300多人次,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把村里的集体资产盘活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公益事业、景区基础设施维护,更好地助力景区发展。”肇兴村党委书记陆卫敏介绍,自今年5月示范店投入运营以来,已带动11名村民就业,实现收入34万元,预计到年底收入可达100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肇兴镇认真贯彻落实“强双基、聚力量”工作要求,指导肇兴村党委立足肇兴侗寨旅游资源禀赋,发挥侗民族文化优势,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让“流量”变“留量”,壮大村集体经济,促农增收。

结合游客对体验侗民族文化业态的需求,肇兴村党委牵头,组织村内文艺青年35人,成立面向游客演出的表演队伍。

“这段时间,每天晚上8点半都有演出,我们排练了10个节目,很多游客会专门留到晚上观看演出。”村民陆艳玉今年38岁,从小能歌善舞,加入村里组织的“歌队”后,直言生活更加充实,人也更开心了。“这不仅可以宣传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能按月领工资,越来越多游客来到肇兴体验民俗文化,景区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陆卫敏介绍,“歌队”表演票40元一个人,淡季一个月收入二三万元,旺季一个月收入十余万元,其中1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民生事业建设。2023年度,表演队实现创收142万元。

此外,肇兴村带头引领成立景区餐饮协会,精准统计餐饮企业农产品消费需求,与镇级合作联社组建的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合作,整合各村农产品,根据餐饮企业需求,保质保量提供订单配送服务。据统计,6月中旬运行至今,供应链公司已整合农产品80余件,与景区41家餐饮企业建立供应关系,营业额突破40万元。

“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肇兴村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景区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群众参与景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今年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26.7万人次,带动村内23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肇兴镇党委书记杨秀智说。

--> 2024-09-02 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3666.html 1 文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