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山门别样开 游人纷沓至

——上半年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2.4%的背后

杨春宇

吴佳妮

覃晓康

邓一

峰林布依景区夜景。

荔波小七孔古桥。朱进 摄 (贵州图片库发)

青云市集。图源:青云市集公众号

游客选购贵州特色文创产品。(省文旅厅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黄若佩

编者按

今年初,贵州发布“四免一多一减”等入黔旅游“大礼包”,从3月19日至12月31日,推出景区门票优惠、“一票多日使用制”优惠、高速公路通行费五折优惠活动,持续扩大优惠政策整体协同效应,使得全省旅游市场加速升温。

同时,贵州积极与主要客源地、旅游主推省份合作,实施省际联动、整合营销策略,开展了多彩贵州文旅企业对接会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不仅前往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推介文旅,还到法国、新加坡、泰国举行文旅推介会和经贸文旅座谈会。

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突出推介“黄小西,吃晚饭”旅游拳头产品,以及创新的文旅体新场景、新业态;围绕游客需求做足精细化服务文章,强化空地对接推出“支支串飞”产品体系、“小车小团”服务品牌……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和12.4%。

夏季是贵州旅游的旺季,凭借凉爽的气候、秀美的风光和多元的文化,贵州连续几年成为避暑旅游热门目的地,尤其是今年,各项优惠新政策和新玩法串联起贵州旅游新脉络,“避暑度假到贵州”成为游客夏季旅游的热门选项。在热辣滚烫的避暑游中,贵州日报27°黔地标周刊推出“解码贵州旅游旺季更旺”报道,探寻贵州旅游流量密码。

围绕这一话题,贵州日报27°黔地标周刊邀请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杨春宇,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吴佳妮,荔波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覃晓康,贵州省餐饮行业商会会长、雅园餐饮集团总经理邓一,一起聊聊旅游经济数据背后的故事。

记者: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今年以来,贵州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创建一流旅游城市,对标国际标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潜心打造近悦远来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上半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6%和12.4%。对于这样一个增长态势,各位嘉宾怎么看?

吴佳妮:今年年初,全省文旅部门、企业就开始联动,推出“支支串飞”“小车小团”“上春山”文旅、体旅、桥旅、酒旅融合等旅游产品,以及“四减一免一多”等优惠政策,同时构建复合型的旅游推介宣传模式,吸引八方游客到贵州。上半年游客、旅游总收入同比双增长是旅游市场对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正向反馈。我们要坚定不移朝着这个目标走下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贵州旅游发展之路。

杨春宇:和吴院长看法一致。我认为,这组数据反映了贵州在科学开发优质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层次,努力实现旅游业提质增效,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

邓一:今年,整个贵州省旅游热度非常高,借用网友一句话是:有1亿人在贵州,有1亿人在来贵州的路上。所以,我觉得这组数据是比较乐观的。在未来比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贵州旅游会持续火爆,增强了文旅、贵州特色餐饮等的投资信心。

记者:数据增长的关键,其实是游客到黔旅游的意愿增强,人来了,才能拉动各项消费。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游客入黔意愿增强呢?

杨春宇:抓营销提流量,是贵州逐梦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除了贵州特意性资源持续释放吸引力以外,今年以来,针对景区门票及交通费用,贵州不断推出优惠措施,实打实的旅游惠民措施,饱含了贵州邀请八方游客来黔的满满诚意,吸引游客来黔旅游。

为引客入黔,贵州还积极与经济发达省份合作,实施省际联动、整合营销策略。今年4月以来,贵州通过到国内外多个城市开展多彩贵州文旅企业对接会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紧紧围绕“9+2+2”特意性旅游资源制定产品和推广目标,把新线路、新景点和新产品,送到省外游客手中。

同时,全省不少景点也积极响应优惠政策,推出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表演,互动性、体验感强的文旅项目,让游客可以在绿水青山中徜徉,在历史街区共享文化盛宴,满足游客对“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我想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游客入黔意愿持续增长。

记者:上半年经济数据中,餐饮业营业额增长8.3%,其中,限额以上饮料及冷饮服务增长41.1%,小吃服务增长15.2%。反映在消费场景上,比如有代表性的美食街区如贵阳青云市集、花溪十字街等十分火爆。请问邓会长如何看待这组餐饮数据的增长?

邓一:餐饮数据的增长,我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和贵州旅游市场火爆有关;第二,得益于贵州的交通建设;第三,和贵州美食特点相关。贵州于600多年前建省,江淮等地区的30万屯军带来了丰富的美食文化。到了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贵州又迎来了一波人口迁移,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再次在贵州交融。所以,贵州的美食尤其是特色小吃来自四面八方,通过岁月沉淀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再生长,口味丰富、层次更多,游客一旦尝试就能形成很强的记忆点。

记者: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贵州的小吃能让不同地区的游客找到故乡的身影,因此有很强的吸引力。据说湖南游客也会想在贵州尝试一下湖南没有的湖南面。有了这些基础,未来,贵州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美食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邓一:我们餐饮界在树立一个地区特色时有句行话:1000个好的产品,不如好好推1个产品。从消费者行为来看,人们对于一个地区一个类别的餐饮品牌的印象,能说得出口的最多不会超过3个。当然大家都会说自己家的口味很好,但正如一场好看的戏里有主演、配角和群演,贵州美食真正发力的需要两三个点。我觉得打造一款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高的招牌美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价格足够亲民,二是味道独特让人容易接受,三是容易标准化生产,四是交流成本低,容易推广。比如贵州的酸汤、糟辣椒都是独一无二的,很有潜力。

记者:聊完了吃,我们再看看游。今年,贵州大力推广“黄小西,吃晚饭”景区,全省旅游市场加速升温。数据显示,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3%。荔波小七孔景区是“黄小西,吃晚饭”的代表景区之一,请问覃局长,和去年相比,今年荔波旅游的变化给您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覃晓康:与去年相比,人流量增加是今年荔波旅游的最大变化。这一方面来自于高铁时代的便捷出行,让游客抵达荔波的便利性增强,瞬时游客量更大了。另一方面是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IP带动,使得旅游的热度更高,游客量更大。特别是进入8月以来,小七孔景区接待游客快速增长,连续多日门票告罄,近期日均接待量突破6万人。当然这也为我们的旅游服务接待带来了更大压力。

记者:虽然人流量大给景区接待带来了更大的服务压力,但我们相信荔波小七孔景区作为贵州旅游服务的标杆之一,也一定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请覃局长介绍一下?

覃晓康:进入旅游旺季以来,荔波多次组织召开了旅游旺季接待工作会、迎暑期旅游高峰誓师大会等,重点围绕小七孔景区高峰运力保障、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票务系统和应急处置等进行演练,做足充分准备。全力做好旅游旺季工作,奋力实现旅游零投诉、市场零欺诈、安全零事故目标。

在综合保障方面,将小七孔景区的入园时间从7月初的8:30调整到当前的7:00,通过一系列举措,科学调整运力和东西门入园结构,实现景区东西门游客量基本持平,各景点秩序良好,实现不长时间排队,不拥挤入园。

在创新业态方面。今年旺季前,完成“踏瀑戏水”、鸳鸯湖游船等提质升级,成功打造“小七孔世遗探险部落”和“卧龙谷漂游至鸳鸯湖”两个拳头产品,推出上己定湖山水间旅拍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民族文化进景区”系列活动,在小七孔桥每日推出布依族原生态传统婚俗文化。在翠谷瀑布推出猴鼓舞、矮人舞等充满民族特色的精彩表演,在大七孔外码头,水上摩托和飞人项目的回归,备受游客欢迎。

记者:不仅是景区,近年来,贵州旅游“山门别样开,游人纷沓至”。面对持续涌入的游客,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道路上,贵州旅游更应该注意什么?

杨春宇:“引客”更要“留客”。在通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道路上,应始终把游客感受放在首位。从“卖门票”到“卖服务”“卖体验”,持续推进重点景区提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补齐结构性短板,全方位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让多彩贵州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吴佳妮:游客的持续涌入,对旅游业口碑提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更应该注重用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做好“贵州是可以多次往返的旅游目的地”口碑的营销,走可持续旅游发展道路的实践和探索,让游客愿意反复来贵州。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不同季节传统“招牌菜”,又要持续培养旅游新业态,释放新活力,要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令“新菜”。要围绕贵州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两个宝贝,做好以文塑旅这篇大文章,要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格调,让游客在畅游贵州山水间时感受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的动人魅力。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多“红飘带”这样的数字文旅产品。这样才能保持来黔旅游的新鲜感、满足怀旧感,赋予游客更多的情绪体验价值,持续保持游客、旅游总收入不断创新高,并在高位稳定下来。

--> 2024-08-30 ——上半年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2.4%的背后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3555.html 1 山门别样开 游人纷沓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