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初秋时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新堡村,瓜果飘香,花香醉人。在村民杨红兵的“听风花谷”农场,各类鲜花渐次开放,幽香阵阵。
今年48岁的杨红兵,十几年前就在城里开花店,尽管收入不错,但怀有梦想的他并不满足于此。每当到鲜花农场进货,他总是虚心向技术员请教鲜花种植技术,回到家后就自己钻研消化,边实践、边总结,渴望有一天能够拥有自己的农场,自产自销。
2022年,杨红兵果断放弃城里的生意,回到新堡村创业,准备打造自己的鲜花农场。然而,村里基础设施落后,土地零碎的现状让他感到沮丧,“村里人都劝我放弃,但这是我的梦想。”
同年,选调生王天羽到新堡村驻村。彼时年仅26岁的他,虽未从事过农业活动,但对农村和农民怀着深厚的感情,致力于为村民多做实事,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3年初,在区、乡、村三级党组织的支持下,王天羽在新堡村创新推出“三一”(即“一户一田一农场”)模式,引导土地资源通过“调换、租赁、入股”等方式集中于农户,让农户具备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的基础。
“根据规划,‘三一’模式采取调换耕田、农场规划、授信放款、产销对接‘四步走’,一举解决土地零散分布、缺乏技术和资金等系列难题。”但是王天羽没想到,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他一看就是从城里来的学生,种过地没?”
“他这么年轻,说话靠谱吗?可能就是干一干工作就走了,哪里真管得着我们。”
“土地调换了发展不起来,再换回来就难了!”
当王天羽挨家挨户宣传并动员有条件的村民调换土地发展农场时,大多数都持反对或者观望态度。除了2名党员愿意带头试行外,群众仅有杨红兵响应。
“王兄弟在和我谈心时,向我说他改变新堡村的梦想,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坚信为梦想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即使失败了,只要大胆追寻过梦想,就不会留有遗憾。”杨红兵想不到的是,正是他和王天羽的梦想碰撞,为村庄发展注入有了新活力。
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有了可靠的政策保障,杨红兵死心塌地支持配合王天羽工作。但在调换土地过程中,他仍然心有顾虑,感觉有点“上了当”。因为没水没电,在一片荒芜的山头上发展农场,走农旅结合的道路谈何容易。
杨红兵的疑虑,王天羽也想在了前面。他积极向上对接协调“引资源、引项目、引企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在新堡村,高位水池、供电设施、采摘步道、太阳能路灯和冷库等规划遍布山头,并逐步施工完善,为发展家庭农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日臻成熟的技术和背靠贵阳的市场优势,杨红兵很快打造出占地30余亩的“听风花谷”农场,梦想正渐渐变为现实。
眼见“听风花谷”等多家农场取得一定的成功,今年以来,很多观望的村民纷纷加入进来。目前,新堡村已完成20余户撂荒零散土地调换,发展了10余个家庭农场,有效整治撂荒土地400余亩,产业涵盖花卉、水产、蔬菜和水果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