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吃进”废污泥 “吐出”再生料

铜仁这家污水处理厂循环利用有妙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吃进”锦江河的污泥,“吐出”水泥、泥饼……行走在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畔的漩水湾污水处理厂,原本避之不及的污水烂泥巴摇身一变成了水泥建材的优质辅料,这背后是城市绿色“清道夫”——污水污泥综合处理行业的“点金术”。

“老李,泥饼压好没有?”

“早准备好了,10多天的污泥都堆在那里了。”

8月19日下午,李曙光正在漩水湾污水处理厂中控室里查看水质参数,这位铜仁市城市污水综合治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突然接到了铜仁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田野的电话,水泥生产线马力全开,原材料采购刻不容缓,电话那头的田野略显焦急。

二人口中的“泥饼”指的是处理后的饼状城市污泥,这种污泥一般来源于城市污水厂,以李曙光所属的漩水湾污水处理厂为例,每天处理污水将产生至少40吨城市污泥。

由于汇入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成分复杂,粪污残留、油脂、细菌以及病毒等藏于污水中,导致处理后形成的污泥内有机污染物不易降解、毒性残留时间长,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与土壤中将造成环境污染。

“污泥处理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做成泥饼,就能成为水泥建材生产的原辅料。”李曙光介绍,未处理的污泥含水量在80%左右,污水厂需要通过板框式压泥机和高压袋式压泥机对污泥进行脱水、定型、烘干等处理后,制成含水量低于60%的饼状污泥,供给周边的水泥厂。

铜仁海螺水泥是漩水湾污水处理厂多年的“拖泥搭档”,品质优良的泥饼能替代近三分之一的水泥辅料,进而加工成地砖、墙体等绿色建材。

“我们采用‘连续式热水解+厌氧+板框压榨’的生产工艺流程处理市政污水污泥,解决了传统填埋污泥方式产生的占用大量土地的问题,还为水泥生产解决了辅料供给。”田野说,目前公司每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约90吨。

田野告诉记者,从污水处理厂转运过来的污泥含水率在60%左右,处理时,首先将污泥送入热水井中加热至170摄氏度左右,高温可以使污泥中的细胞破壁,更容易泥水分离。随后,将高温污泥冷却后放入厌氧罐中进行厌氧处理。

厌氧处理后,成为泥浆水的污水将进入最后的脱水系统中,泥土和水会在此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水会保存在大型水池中,降低含水量的泥土最后进入厂房,由技术人员进行加工,调节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进而制成水泥辅料。

需要注意的是,未经过高温或其他消毒方法处理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如果不经处理就排放,可能带来二次污染。

“之所以会产出大量污泥,主要因为的我们每天24小时不停地处理生活污水。”李曙光介绍,漩水湾污水处理厂每天负责收集铜仁市区8万吨生活污水,经过物理处理、生化处理、化学处理等流程后,变成生态补水汇入锦江河。

目前,铜仁市已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122座,设计日处理规模38.57万吨。

城市污水污泥一直存在数量多、易腐败、含水率高的问题,如今,铜仁市城市污水污泥通过一系列有效处理,从恶臭泥浆变成建材辅料,城市污水污泥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 2024-08-29 铜仁这家污水处理厂循环利用有妙招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3400.html 1 “吃进”废污泥 “吐出”再生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