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更让海雀人自豪的是,2022年,海雀村获颁贵州省第一张集体林业碳票。经测算,该林业碳票涉及以华山松为主的森林面积7346.5亩,5年的监测期内碳减排量为34627.7吨,价值高达190万余元,户均可增收8300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人体会得深刻。植绿、护绿、用绿,贵州人执行得坚决。
近些年,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都要统一部署,举行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省主要领导来到植树点,带头植树,共同为多彩贵州增绿。
数据显示,10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从49%提升到63%,森林面积1.66亿亩。
如何守住这块绿色版图?贵州以法治力量筑牢生态屏障。
陆某、张某等一定没有想到,在树上剜了一个洞,竟吃了官司!
剑河县南哨镇下展旦寨密林深处,有一株高24米的楠木,树龄超过2600年,被人们称为“楠木王”。
2022年春节,有村民发现,这株古树的树干上居然被人剜掉了“一大块肉”。
公安机关很快破了案。“剜肉”团伙的主犯被判了4年有期徒刑,“楠木王”也得到及时救治。
这些年,贵州一直加强法治护绿——
率先在全国出台省级层面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率先创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境资源审判庭实现全覆盖,审结涉环境资源案件近5万件,21个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创新生态修复机制,首推生态环境修复认购林业碳汇制度,成为全国首个将“自愿认购林业碳汇替代性修复森林生态环境”引入行政执法的省份;
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纳入地方性法规。
…………
目前,贵州制定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已超过130件,成为贵州生态保护最有效的“铠甲”。
生态价值何以实现?增加“含绿量”、激发新动能、更新指挥棒
旭日东升,武陵山主峰梵净山下,铜仁市江口县14万亩茶园,翠绿的片片茶叶上,滴滴露珠闪耀着点点金光。而此时,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抹茶单体精制车间,机声和鸣,茶香弥漫。
你知道吗?这个“世界抹茶超级工厂”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你是江口人,购买了这个工厂生产的抹茶产品,还能获得生态积分。
当然,在江口,你获取生态积分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购买绿色产品,比如参加生态公益活动,等等。如果要贷款,江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便会根据你的生态积分情况,提供贷款提额、利率优惠等服务。这些服务源于贵州首个“生态账户”的诞生。
2022年9月,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县,江口县创新推出“梵净生态账户”,鼓励企业或个人在生态资产、生态经营、生态生活、生态公益等方面多作贡献,个人或企业注册、登录“梵净生态账户”小程序或APP,购买绿色产品后,便能获得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值,即可兑换并享受相关金融优惠政策。
“你的‘梵净生态账户’可以抵扣250分,贷款额度从25万元提高到30万元,年利率从5.5%降至4.65%,利息每年也减少3000多元。”
在江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大厅,来自江口县双江镇曾家港村的村民任志华听到客户经理杨秀权的介绍后,欣喜不已:“真嘞想不到,给游人讲讲森林防火,房前屋后种点花花草草,捡捡路边的垃圾,做了些我们分内的事儿,还能有这么多好处!”
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径,贵州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和核算方法研究,制定了《贵州省试点地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案(试行)》,对赤水市、大方县、江口县、雷山县、都匀市5个试点地区2018年—2022年核算结果进行调整修正,开展省市县三级近5年生态产品总值试算,挂牌成立了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在贵州,“含绿量”的增加及其所带来的新动能,不仅仅体现在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上,还广泛体现在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转型,“含绿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考核的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