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袁銮和智囊团的成员们看来,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族文化将是乌东未来最大的“卖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传统房屋闲置,成为了发展民宿业的重要资源。
说干就干。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原住民和新村民一道,围绕资源、客源和服务三大要素,集众智、汇众力,以“民宿康养旅游+”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民宿康养游、生态研学游、亲子体验游,围绕民宿、茶驿、酒坊、书屋四个板块打造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融合创新发展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怎么也想不到,村里闲置的传统木屋经过翻新装修,成为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乌东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凯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打造了17栋民宿,另有15栋在建的民宿也即将投入运营。去年旅游旺季乌东涌进了5万多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5万元。今年国庆节期间的民宿也已早早被预订。
今年59岁的杨程远是土生土长的乌东村人,他碎片化的语言道出了乌东村在“原住民+新村民+智囊团”三民共治模式下的变迁:
“给我们装了路灯。”
“水泥路铺到我家田头。”
“每天村里都有新游客,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我们每年有产业分红。”
“带领我们发展民宿业,村里产业发展方向,都和我们商量。”
“经常召开村民大会,让我们都清楚每一笔支出的去向。”
…………
记者在采访时还注意到,为抓住“村超”“村BA”的流量资源,用好用活千户苗寨的品牌效应,乌东的“新村民”还带着“原住民”一道,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力,通过“资源影响+内容种草+圈层渗透+平台转化”的方式,让更多外部客源走进乌东,邂逅“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