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共话合作新愿景,共谋发展新未来。8月20日,以新时代国际产能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实践工坊活动,在一段精彩的八音坐唱暖场节目后拉开帷幕。来自老挝、柬埔寨、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北京、江苏、四川等地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海外办学、国际化协同育人等内容深入探讨和分享经验,积极推进职教国际化发展。
活动期间,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为完成“人文交流经世项目”的20家单位颁发证书,并开展了中文元课堂数字化教学平台发布活动。此外,12组中外单位签署中外高校“经世学堂”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联系,教育对外开放也持续升级,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教育交流的重要方向。
活动现场,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天仪表示,通过国际产能融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能促进技术、人才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希望各国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搭建高效务实的合作交流平台、全省有关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取得更丰硕成果。
“当前,贵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贵州轻工职院党委书记樊铁钢说。
“人文交流经世项目”是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发起的重要项目,旨在通过校际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推动国际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文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据了解,“人文交流经世项目”实施五年来,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埃及等国开展海外办学,对增强中国应用技术类高校国际化服务能力、提升合作国家的专业水平、开展国际化人才协同培养作出了全新探索和实践。
“‘人文交流经世学堂’项目在老挝的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促进了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也为两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老挝教育和体育部将继续支持‘经世学堂’的发展建设,并努力促进老挝与中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老挝教育和体育部副部长苏里乌冬·孙达拉说。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还采取实时直播的方式,由留学生出镜介绍贵州的各类特产,提升留学生电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助力“黔货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