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积极探索“三个突出”工作举措,全面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动力活力,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突出规划引领统筹。福泉围绕“二十字方针”、对标“五大振兴”,紧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乡村人才等重点内容,推动项目、资金、干部向优势产业、优先区域聚力。聚焦群众需求、尊重群众喜好,引导群众参与乡村发展。根据村庄布局,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突出村庄特色,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将69个村划分为集聚提升型(51个)、城郊融合型(9个)、特色保护型(9个)三类,精准施策,明确政策指向、资金投向、工作导向。
突出环境整治提升。该市聚焦“两改两治理”,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工作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多形式、多途径向基层群众广泛宣传改厕,指导广大农户按照省级标准实施标准化改厕建设,目前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376户,66个行政村村级卫生公共厕所覆盖率100%。按照“户分拣、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全力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和运行。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行政村覆盖率达100%,30户以上规模自然村寨设施覆盖率达100%。
突出乡村治理铸魂。福泉市深入推进“三组两榜一规一训”治理,整合农村党员、公益性岗位和热心群众等力量,组建城乡基层治理综合服务队伍869支,明确“五好”(宣传好政策法规、协助好基层治理、服务好居民群众、落实好疫情防控、树立好典型榜样)职责。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福泉“112”模式,巩固一村一综治中心、一法律顾问、一调解队伍、一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一公共法律服务室和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司法联络员,法官工作站、综治工作站全覆盖成果,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1个。全市农村诉讼案件保持25%的比例减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并制定推行福泉市红白事“五不五示范”倡导标准。累计举办阳戏文化节、杀鱼节、少数民族“六月六”和“六二四”、福梨丰收节等文化活动,开展街头文化活动50余场(次),持续开展送戏入村、入户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自信。
(赵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