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颖钰 李慧 罗欢
八月的贵州,美景如画;学校会场内,气氛热烈。
8月20日,2024“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信息建模赛项开幕式,在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4中国-东盟数智化职教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专题培训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
8月24日,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特色合作案例成果展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近年来,贵州建设职院肩负高职院校助推国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中的承办项目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广,成果也越来越丰硕。
握手东盟 打造国际建筑人才培养新范式
开放,一直是贵州建设职院最浓厚的底色。
2023年8月,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联合共同主办首届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并牵头发起成立跨国区域性的建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联盟”。来自中国以及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政界、学界、企业界的嘉宾汇聚一堂,就推动建筑职业教育深化合作发展进行了交流探讨。
今年,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国家在建筑职业教育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联盟成员单位在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领域的合作,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强强合作”,联合共同主办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特色合作案例成果展。
同时,深度握手东盟国家,通过分享在建筑类领域及建筑职业教育的成果与经验,搭建教育、产业、智库三位一体融合平台,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促进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间的交流合作及共同发展,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建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借“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个高质量、高规格、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东风”,各院校以“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联盟”为依托,通过分享中国-东盟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联合企业走出去办学等方面的实践案例,打造中国-东盟职业院校在建筑职业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建筑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共享与务实合作,推动联盟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
主动融入贵州对外开放大格局,贵州建设职院以积极的行动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建筑职教”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出了一张张响当当的国际建筑人才培养“王牌”。
将签署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间的合作备忘录,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建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互访、学生互换交流、教学模式创新、国际人才培养、海外分校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东盟国家合作伙伴院校对接多彩工坊(海外学院)建设项目,推动中文+职业产教融合基地的建设;收集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的特色合作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并形成特色合作成果案例集;与东盟国家合作,针对不同国家对建筑类人才的需求,开展来华留学、走出去办学、国际人才联合培养等学历项目……
如何借助“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联盟”,进一步畅通国际交流合作?贵州建设职院以一项项落地有声的举措,探讨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跨校、跨地区、跨国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正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共筑中国-东盟国家建筑职业教育高地。
海外圈粉 展现国际“朋友圈”扩容新趋势
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长期以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葳蕤春华,硕果盈枝,人文交流也成为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个暑假,为了继续更好地学习中文和专业知识,贵州建设职院的老挝留学生宋万和阿龙并没有放假回家,而是选择与学院其他5名留学生一起留校,学习、打羽毛球、相约共赴距离学校不远的休闲旅游主题商业街区“时光贵州”寻找美食。宋万钟爱贵州火锅:“把很多食物放到汤里煮一下,跟我们那边的食物很不一样。”阿龙则更喜欢羊肉粉,他在学校的食堂就能随时吃到。而这些地道美食的信息来源,自然是他们在学校交到的贵州朋友。
得益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像宋万和阿龙这样的东盟国家留学生越来越多。地理相邻,山水相连,文化相通。贵州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天然的便利性和亲近感。
“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是贵州教育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是贵州精心打造的一项旨在促进国际青年相互理解、增进友谊、共同成长的桥梁工程。自2021年启动以来,该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国际青年有机会走进贵州,体验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以及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通过“知”与“行”的深度融合,青年朋友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贵州建设职院已经连续3年承办该项目,2024年继续创新形式,设置了汉语学习、文化讲座、特色专业课讲授、社区生活体验、文化考察、中外青年合作实施项目等课程内容,以“探寻建筑技艺,领略黔地风采”为主题,开启了线上线下包括贵州建设职院、贵州省博物馆、中建科技花溪PC工厂、青岩古镇等实施地点的多个特色项目,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学子聚集交流,海外圈粉无数。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这样的地形特点造就了贵州独具特色的山地建筑和宏伟壮观的城市建设工程。
贵州建设职院是国家建筑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省级优质高职立项建设学校,我省首批双高院校建设单位。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智能建造实训基地,省级建筑工程、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共享开放实训基地,设有省级“陶艺大师工作室”和“木作大师工作室”,有全省首个等比例建筑实体模型。学校的“建筑工程专业群”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建筑识图与构造》《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等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2023年该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赛项3个一等奖。
结合贵州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贵州建设职院的优势专业,参加“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的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了一把“贵州文化”。体验课程“剪纸制作”、参访实训基地、体验课程“贵州牙舟陶陶艺制作”、考察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工厂、考察青岩古镇——600年历史中国古建筑群……
在学习访问中,留学生们纷纷被贵州的山水建筑“圈粉”,不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增进国际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和贵州发展情况的了解,更增强了国际青年的中文沟通和交流能力。
赋能赛教融合 提升国际合作新动力
在贵州建设职院对外多元文化交流中,一个突出的主题是建筑信息模型,即BIM。
2023年8月29日至9月1日,为推动中国和东盟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由省教育厅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主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和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信息建模赛项取得圆满成功。
比赛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遴选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孟加拉国5国25所职业院校的50余名选手参赛。该赛项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年在BIM技术方面互学互鉴,增进了国际青年间的友谊,进一步助推了教学改革和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提升了贵州建设职院的国际影响力,大赛更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肯定。
为进一步扩大赛项国际影响力,深化中国-东盟职业院校在BIM技术方面教育教学的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活动实效,2024年,贵州建设职院创新举措,将“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信息建模赛合并在一起举行。让国内外学生更多参与活动,更深体验贵州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特别是建筑信息模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赛教融合”的国际合作新路径,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其转型升级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BIM技术作为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正引领着建筑产业向绿色、低碳、智能方向迈进。
通过连续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信息建模赛项,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师生的职业技能交流与提升,推动BIM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促进产教融合与创新发展,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更为推动经济发展与区域一体化贡献了“建院”力量。
BIM技能大赛的举办,不仅是对青年学子专业技能的一次检阅,更是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这个平台,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更加深入,共同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的BIM技术技能人才,为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开放促发展 探索数字化职教人才培养新路径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数字化重塑职业教育新模式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恰逢其时。
在培养新质生产力能工巧匠上,贵州何为?贵州建设职院以开放促发展,在探索数字化职教人才培养新路径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8月20日,由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国内一流高职院校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数智化职教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国际研讨会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办。
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数字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大模型下人才培养与赋能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等进行主旨报告,共商数智化职教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径。
会上宣布了国际职业教育数智化人才培养智库成立,并为智库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作为一个多领域、多层面、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智库”能够整合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领域的前沿理念、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为教育决策提供精准的依据和科学的建议,洞察数智化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共同推动国际职业教育高素质数智化人才培养。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高质量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劳动者,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生产关系。需要通过教育系统的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来培养产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对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贵州建设职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已吸引加拿大、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多个院校开展交流访问和合作办学。不断培养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育“职教文化姊妹项目”和“职路黔行”两个品牌,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切实提高贵州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站在新时代,面向新未来。
贵州建设职院不断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学生与企业同频共振的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一系列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有益探索中,贵州建设职院正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一幅职业教育“赛教融合、产教同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版图片由贵州建设职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