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绿荫下的幸福龙门阵

更多精彩请扫码

“00后”骑行爱好者——阿飘(左)和苔苔(右)在绿道骑车。

中午12点左右,罗元荣和同事们完成了绿化管护工作。

观山湖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不断扩大绿地覆盖面积。 通讯员 王奇茂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欣欣 张云开 杨宇峰 摄影报道

“哥,请问这两棵大树是什么品种?”

8月20日早上7点半,刚在观山湖公园跑了6.5公里,今年43岁的李文波面色红润,沿着外围的观山湖绿道(南圈),逛进“口袋公园”立凤园。

园中的两棵大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地叫着。皮肤黝黑的罗元荣,正穿着观山湖区公共绿地管护的绿背心,为红叶石楠修剪整形。

“兄弟,你不是贵阳人吧?这两棵是观山湖区的百年香樟树,胸径约1米多。”罗元荣热心答道。

李文波抿嘴一笑,“我从兴义来贵阳出差,住在绿道附近的酒店。观山湖绿化好、空气清新,早起跑步出汗,特别畅快。”

“绿化好,也是下了大功夫。以前这边荒凉得很。”罗元荣回忆道。

2001年,金阳新区的建设号角吹响。2012年11月,国务院同意设立观山湖区。

彼时53岁的罗元荣,进入观山湖区绿化建设管理处二标段,一干就是12年。

24年间,尚未形成大规模人口聚集的金阳新区,坚持以生态立区,逐步发展为常住总人口数超过50万人、森林覆盖率达45.76%的观山湖区。

“2004年刚大学毕业,有的同学在新区工作、购房,我们都怕炒不热。”李文波说,“没想到现在这么热闹,公园晨练的人一波接一波。”

说罢,因临近上班,李文波告别罗元荣,沿着绿道小跑离开。

“7点半到9点,是绿道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万兴、文华,我们抓紧清理‘口袋公园’的灌木杂草。”说罢,罗元荣蹲进灌木丛,麻利地拔着杂草。

绿道串联“口袋公园”,仅是观山湖区“绿道+”发力点之一。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单列一章,其中明确提出“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

2022年,观山湖区建成林城东路的第一公里。如今,位于观山湖区城市中心的健康绿道(一期)以观山湖公园为核心,完成人行绿道及改造25公里,改造建设骑行道约24.5公里,新建“口袋公园”9个、改造“口袋公园”3个。

“绿道+口袋公园”“绿道+文化”“绿道+骑行”……观山湖区的城市绿道,让市民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间吐纳生息。

枯枝修剪、除杂草、修复补种……中午12点左右,日头逐渐毒辣,罗元荣结束手头工作时,已是汗珠连连。

公园里人群早已散去。罗元荣与同事坐在香樟树下休整。叽叽的鸟鸣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显得格外响亮。

这时,两个骑着山地车的年轻人沿绿道驶来,罗元荣不由得看向他们。

“阿飘,绿道两边植被丰富,骑行真凉快!虽说天气预报显示32度,但我觉得体感温度只有22度。”身穿蓝色骑行服的女孩说。

“是啊,绿植多了,骑行时看着两旁的道路,都觉得身心愉悦。”穿着黑色骑行服的男生笑着答。

不一会儿,两人已驶入绿道那头。微风吹拂下,罗元荣恢复状态,吆喝同事们离开。

绿道,开始等待下一次热闹。

然而,这不会间隔太久。晚上7点30左右,伴着微凉的夜色,市民群众便会挟着欢声笑语而来,散步、慢跑,活力依旧。

--> 2024-08-2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955.html 1 绿荫下的幸福龙门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