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8月10日,走进位于荔波古镇的“天才妈妈·梦想工坊”扎染蜡染体验店,各式各样的扎染、蜡染产品图案精巧,富有民族特色,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个梦想工坊的建立,得益于3年前黔南州、荔波县妇联共同争取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项目“天才妈妈·梦想工坊”。
“天才妈妈·梦想工坊”扎染蜡染体验店负责人何茂晴介绍,黔南州、荔波县妇联从资金支持到产品推广给予了大力支持,让梦想工坊的订单源源不断,年产值从2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万元,还带动了100多名妇女就业增收。
荔波“天才妈妈·梦想工坊”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勤劳、自信、坚韧、富有创新力的巾帼力量,罗甸“童伴之家”则关爱少年儿童成长,呵护希望之花绽放。
8月13日,走进罗甸县沫阳镇董架村“童伴之家”,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摆放着各类图书、玩具和学习用品。童伴妈妈刘启芬正在讲解折扇制作方法。在她的指导与帮助下,孩子们聚精会神对照着图案,小心翼翼地为扇子贴上各种卡纸。
“童伴妈妈对我很好,教我们玩很多游戏,在这里很开心。”学生夏杰展示着自己刚做好的手工折扇说。
董架村“童伴之家”自2017年建立以来,解决了大部分留守未成年人在假期无人陪伴、无人辅导学习、生活单调等问题。同时,童伴妈妈还在“童伴之家”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制作手抄报等多种方式,常态化进行防溺水、防火防电等安全教育,为留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系上“安全绳”。
一个个幸福鲜活的事例,正是黔南州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生动写照。
在黔南,从乡村振兴一线到城市建设前沿,从忙碌有序的车间到干净整洁的庭院,活跃着一朵朵“铿锵玫瑰”的身影,她们创造出众多奇迹,撑起了黔南发展的“半边天”。
8月19日,记者从黔南州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黔南州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十四五”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把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就业等作为十件民生实事重要内容,每年专题听取情况汇报,安排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标、团结协作,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16个领域、153项目标有序推进。
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提质增效。黔南高度关注妇幼健康,在全省率先推进卫生健康大数据“聚通用”示范工程,新增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9个,排全省第二位。与广州医科大学中医附院合作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实现全覆盖。连续3年将“两癌”筛查纳入政府民生实事,2023年“两癌”免费筛查共惠及妇女12万余人次,发放“两癌”公益救助金115万元。
妇女儿童教育资源配置得到改善。黔南充分利用学籍系统“控辍保学台账管理”平台,加强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的监管,确保全州控辍保学保持常态化动态清零的状态。新建、扩建幼儿园79所、中小学校158所,新增学位2.2万余个,女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2%,女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4.3%,初中女生在校75193人,高中女生占比达51.8%,女性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3个县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验收,提前两年实现“1县1所省级示范园”创建目标。全州134所幼儿园通过“园园达标”省级评估验收,省级“公办强校”达220所。
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黔南州人大代表、州政协委员中女性占比分别为26%和33.8%;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职领导及重要岗位女性占比不断提高;村(社区)“两委”成员配备女性达100%。支持“锦绣计划”提质升级、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带动8万余名妇女实现居家就业。探索实施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和“百千万”示范培训项目,建立2个省级技能培训基地,完成女性职业技能培训1.03万人次。
让妇女儿童沐浴在幸福阳光下。在黔南大地上,妇女儿童事业阔步前进,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妇女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