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加快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王欢喜 颜卫 朱小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完善制度机制,持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选好配强大中小学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保证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要健全育人主体共同体工作机制,根据不同学龄段,探索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责任清单制度,充分发动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各方面力量,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

用好用活教材,生动讲好马克思主义道理学理哲理。将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思政学科体系中,寓道理于学理、哲理,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从道理、学理、哲理全面系统教育引导学生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重点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启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拓宽育人渠道,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一是用好文化瑰宝,打造思政小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等手段,把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融入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中,构建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小课堂,不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感召力,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二是用好自然珍宝,拓展社会大课堂。将思政课堂从校内拓展到校外,用足用好荔波喀斯特等世界自然遗产以及中国天眼、“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伟大转折》演艺剧目等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项目,定制开发研学路线,教育引导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三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基地资政育人作用。依托全省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资源,结合大中小学生特点,就地就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切实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强化队伍建设,选优配齐建强思政课师资队伍。要对照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求,通过高标准选招一批,党员干部兼任一批,优秀党员教师转任一批,其他学科教师培养观察使用一批,配齐各学段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要求,分层分类开展思政课教师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思政课教师的实绩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加大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激励力度,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从业水平。要针对不同阶段课程体系特点,探索建立学校思政课质量评价机制,确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导向。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大学。本文系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GDTS2023010〕成果)

--> 2024-08-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726.html 1 加快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