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娇娇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壮大人才队伍规模,激发人才活力,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功能,带动乡村人才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居于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核心地位,建设一支强大的农村党员队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的红色活力,有效优化乡村汇聚人才的文化氛围,积极探索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方法。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农村党员是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和培训教育活动、重视选拔过程等措施不仅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还能加强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结构,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建的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利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引领力来团结各方社会力量,激发农村社会活力,营造重视人才氛围,从而促进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浪潮中去。
发挥多元主体联动优势,形成乡村人才培养合力。应立足于农村实际需求,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联动优势,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壁垒。一是激发多主体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构建多元主体参与长效机制,通过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对多元主体进行合理引导与协调,通过常态化的奖励制度有效提升多元主体参与乡村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其他参与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产教融合、校农合作等方式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通过研发农业科技产品、专家指导农业生产等方式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等方式积极参与乡村人才振兴。二是统筹整合乡村人才教育培训资源。应围绕农村急需的包括生产经营、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农业农村科技等在内的人才进行精准化培养,有效提高全产业链的培育实效。
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人才数量和质量。当前乡村人才整体水平同全面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充分挖掘存量人才潜能,培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统筹乡村人才,充分发挥乡村人才的优势和特点,让乡村人才发挥应有的效用。还要充分利用本土人才资源,通过对本地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和精细化培训,培育一批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农村电商等人才。二是不断壮大增量人才队伍,吸引一批下乡、返乡“新农人”。通过优化农村创业环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倾斜农村就业创业政策等措施,为人才在乡村创业和实现价值营造环境提供保障。一方面回引一批具有丰富经验、资金和技术积累的返乡创业人才和返乡就业学生,另一方面吸引一批抓住乡村发展机遇,瞄准乡村特色产业,投资农村农业发展的下乡人才,引导高素质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完善人才振兴保障机制,激发乡村人才活力。激发人才“引、育、留、用”活力关键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机制。一是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大人才储备。一方面不断完善乡村人才的引进和回流政策,拓宽人才下乡渠道,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细化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制度,培育乡村对口急需人才,引育并举,为乡村振兴输送新鲜血液。二是健全乡村人才福利保障机制,用福利留住人才。一方面要切实提高乡村人才待遇,给予乡村人才不低于相应城市人才的薪资报酬,提高艰苦偏远地区的津贴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人才日常生活的福利保障,在子女教育、交通、医疗、住房等方面提供便利,从而扩大乡村留人的比较优势。三是优化乡村人才评价和晋升机制,用事业激励人才。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晋升制度,畅通乡村优秀人才职称晋升通道,充分调动乡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人才新动能。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