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以教育为纽带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上接第一版)

随着一份份合作协议的签署、一批批合作项目的落地,中国和东盟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围绕校长对话、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科研协作、师生互访、学生互换、学分互认、语言学习等方面,促进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让优质教育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去年,首次启动实施地方公派赴新加坡高水平大学留学“百人计划”,师生双向交流突破“双千”目标;贵州大学与泰国皇太后大学合作举办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实现贵州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零的突破”……借助交流周平台,贵州不断探索教育相通、人文相融的开放路径,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师生双向交流、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突破,推动教育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教育为纽带 促进多元人文交流

“李白的《静夜思》是我学到的第一首中国诗词,我也知道了对中国人来说月圆代表团圆。”8月19日,在2024交流周“汉语桥”—“诗琳通公主杯”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演讲大赛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挝留学生庄启荣分享了自己学习中文的故事。

比赛中,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解读中国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以及自身的触动和启发。

“比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通过学习汉语来加深彼此之间文化理解的平台。”泰王国驻昆明总领事馆总领事帕薇婉说。

人文交流不仅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更是跨越历史长河,沉淀出中国和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回顾交流周过往,以教育为纽带,文化、旅游、青年、智库、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葳蕤春华、硕果盈枝。

国(境)外师生“桥见”贵州活动,“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作为交流周永久举办地,贵州不断更新办会理念、创新活动模式、丰富平台载体,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服务体系持续提质增效,努力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多元交流,共创未来。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2024交流周以“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为主题,围绕“寻美·我眼中的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电商直播、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应用等,举办合作洽谈、产业对接、教育服贸、现场体验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呈现各领域合作成果和成功经验,为中国东盟合作增添活力。

深化内涵拓展外延 推动宽领域务实合作

今年年初,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组织的2023年ICT优秀案例评选中,“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云平台项目入选“数字中国谱新篇”领域优秀案例,获得“5G智慧教育优秀实践”称号。

2022交流周,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正式上线;2023交流周,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发展论坛、主题展相继举行;目前,该平台已支持东盟11国流畅访问,累计入驻60余所海内外院校,开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作为主要面向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的发展,成为交流周抢抓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新赛道机遇、推动宽领域务实合作的一个缩影。

以国家战略任务为牵引扩大开放,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交流周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双方构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

“今年交流周特别创新设计了‘教育+’项目,学校承办了其中之一的理工科强化行动合作洽谈活动。”贵州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李源介绍,活动邀请了50余家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知名企业到黔围绕贵州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突出“富矿精开”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需要,与贵州高校在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理工科人才联合培养、理工科师资交流、理工科服务发展能力等方面开展合作对接。

创新实施“教育+”项目模式,是对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大背景和交流周活动主题的具体回应和落实。这也是贵州立足交流周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以教育为主体,向科技、文化、旅游、体育、青年、媒体等方面辐射延伸,带动推动中国、贵州与东盟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

教育搭台,丰富项目形式、强化成果落地,“以学研促产”的推动手段和实施路径,赋予和拓展了交流周新的内涵,进一步凸显了交流周深化教育合作、服务人文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让人满怀期待。

2024交流周将成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互鉴互助精彩华章的重要一篇,助力双方人文相交、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 2024-08-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706.html 1 以教育为纽带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