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646份喜报绘就靓丽青春风景线

——威宁高原兵的成长与担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通讯员 李锦

646!这是2018年以来,威宁高原兵荣立三等功以上累计人次。

地处乌蒙高原的威宁,平均海拔2200米,被称为“贵州小西藏”。从这里走出的兵,大多主动申请上高原服役,被亲切地称为“高原兵”。

2018年以来,威宁高原兵连续6年立三等功以上人数过百,涌现出一等功臣赵海永、邓招香和二等功臣闵向东、王应学、马举卫等先进典型。

功臣辈出、喜报频传,正汇成乌蒙高原独特的青春风景线。

历史线:铁血忠诚代代传

喜报的内核深处,是生机勃勃的红色血脉。

1981年深秋,威宁自治县双龙镇凉山社区朝阳组下起了冻雨,17岁的姬田文,在乡亲们的欢送下奔赴西藏,成为了朝阳组第一个高原兵,也是第一个从高原带回喜报的兵。

“我之所以能成为村里第一个兵,与我母亲有着密切关系。”年已60岁的姬田文回忆说,在母亲的感染下,自己从小就爱听红军故事和唱革命歌曲,立下了参军报国的志愿。

红军长征时期,红二、红六军团曾在这里进行“乌蒙山回旋战”,为威宁自治县20余个乡镇播下了革命火种,其间“红军树”“红军马”“红军豆”等感人故事,被一代代威宁人传颂至今。

电影《上甘岭》中卫生员王兰的原型王清珍,正是在当时出生。15岁入朝参战的她,在武圣山后面的坑道病房,精心护理20多个重伤员,事迹感动了数代人。

红色后人,续写传承。老兵赵海永没有想到,自己的从军故事也会被编入威宁自治县党校创作的党性教育情景剧《乌蒙儿女高原红》当中。

2018年8月,一条新闻在各大媒体转载:威宁籍士兵赵海永在国际军事竞赛“厄尔布鲁士之环”克服自然崖壁课目中,在即将攀上60多米断崖时不慎跌落昏迷,恢复意识后,强忍伤痛徒手攀爬,抵达目标地建立保护站,为山下11名队友冲顶设置绳索。

十余年的军旅生涯,让赵海永获得了一等功、二等功等多个喜报。

一份份功勋渐渐铺满了整面红墙。暑假前夕,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院毕业生们走进县人武部营区,立刻被这面军功墙吸引——上面缀满了该县近年来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威宁籍官兵照片、事迹以及喜报。

“每一张喜报,都是威宁高原兵传承红色基因、建功军营的体现。”该县人武部领导这样告诉同学们。

“从王清珍先辈到贴满喜报照片的赵海永叔叔,他们的光荣事迹让我更加坚定自己报名参军的选择,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建功军营!”学生沈先雄和同学们备受激励。

从军营的洗礼之旅,到社区活动室里居民们时不时唱起的革命歌曲,再到课堂上学生们聚精会神听着的红色故事……红色种子在这座高原小城早已根深叶茂。

成长线:挥洒血汗见担当

“我要当兵!”

出生于军人世家的王维看着家人的喜报长大:三爷爷王顺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立过二等功;叔叔王禄立过三等功;堂哥王荣幸因战训出色被所在部队表彰。

一到入伍年纪,王维立刻报名参军,结果却因学历问题未能如愿。

然而他并未放弃,通过四年努力,他拿着大学毕业证和“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于去年3月顺利入伍奔赴西藏。

当兵仅一年,王维就因完成任务出色,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在这片高原我还有很多梦想,我坚信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王维说,一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明白了奋进的价值。

“啥时候也给我们家弄一份立功喜报呢?”父亲赵太全一句玩笑话,在女兵赵令心中立下了目标。

赵令2016年9月入伍。刚当上传真员时,为强化通信知识,她不断翻阅研习专业教材,反复背记知识要点,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第二年便被评为了优秀义务兵。

在第三年考入士官学校后,面对新专业,赵令每天坚持抄写电码2000余组,拍发电码500余组,年底被评为“四有”优秀学员。

“男兵能干的,我也一样可以!”赵令靠着这股劲,各项任务完成突出,今年5月,赵太全收到了女儿三等功的喜报。

而她也明白,那句玩笑是对她成长奋进的期盼。

立功喜报见证着威宁籍官兵们的成长。在威宁自治县,很多乡镇、村寨甚至对立功喜报已“司空见惯”。

被当地人誉为“功臣村”的朝阳组,是一个仅有40余户人家的小村落,但在近年向部队输送的21名优秀军人中,先后立功受奖88人次。其中姬万里、姬万奎、姬能江三兄弟,就拿到了13个立功喜报,成为村民口中赞不绝口的“兄弟兵”。

“正是生生不息传承奋进拼搏的精神,才让威宁高原兵立功人数显得如此不一般。”该县宣传部副部长马勋勇说。

延长线:厚植拥军优抚沃土

“好儿女,心向党,步履铿锵赴疆场……”

4月7日,威宁大街村热闹非凡,村民们穿着彝族服饰,唱着新编排的歌曲《高原军魂》,锣鼓声、鞭炮声中,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来到现役军人王维家中,为其送来立功喜报。

“真像过节一样啊,我们以后也要像堂哥那样建功军营!”仪式结束后,几个堂弟追问着王维部队的生活。

“送好一张喜报,激励一群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禄浩介绍,每张喜报的送达都会结合地域特色,组织相应的仪式,由军地领导送达到家,同时将其事迹在当地媒体推送报道,在广场电子屏展播,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每一份喜报的分量。

“送喜报只是我们拥军工作的开始,要当好威宁籍军人最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威宁县委书记胡敬斌针对落实“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这样说道。

陶俊鹏对此感受颇深。

作为现役军人,陶俊鹏常年不在家,妻子也在外务工,家中老人和小孩如何照看成为他面临的现实难题。

县人武部在得知陶俊鹏实际困难后,经过多方协调和任职培训,帮助其家属在家附近一行政单位获取了工作岗位,解决了家庭难题,也让陶俊鹏能够安心服役。就在去年底,陶俊鹏被评为“四有”军人。

据悉,去年该县安置退役士兵60人,组织111名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参加适应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岗位348个。同时通过走访全县现役官兵家庭,为47户官兵家庭排忧解难,解决35名军人子女入学问题。

如今的威宁,在“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牵引下,已形成军地共建“党委重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军地互动”的双拥工作机制,打造了“双拥文化广场”“双拥一条街”等拥军平台,发动社会各行各业为军人提供优待服务,全力提升同心向党凝聚力、人民军队制胜力、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边海空防稳控力,拥军优抚工作高质量发展态势为之一新。

--> 2024-08-20 ——威宁高原兵的成长与担当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552.html 1 646份喜报绘就靓丽青春风景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