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玉屏

美丽侗乡入画来

㵲阳河像一条绿丝带穿过玉屏县城。 胡攀学 摄

绿树成荫的文昌阁小区内,居民在休闲聊天。 胡攀学 摄

改造后的文昌阁小区干净整洁,楼栋与绿化带、停车场、休闲步道等相映成景。 胡攀学 摄

葛永智

初秋的玉屏县城,藏着几分夏末的余温。㵲阳河清澈见底,静静地流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粼粼波光……

沪昆高速坦荡笔直,恰似巨人的臂膀把这如画的风景揽入怀中;平江路、中山路如飘然玉带,沿河逶迤。

箫笛路、人民路、平安大道、红花路……数十条城市大道把整个玉屏县城勾勒得划如棋盘,展如鲲鹏。街道两旁的建筑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展示着现代都市的风采。

入夜的侗乡,流光溢彩、霓虹闪烁,健康步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这些焕然一新的变化,是玉屏植绿增绿爱绿的发展印记。

星汉迢迢,史河悠悠。玉屏侗族自治县,㵲阳河畔这座黔边新城日臻秀美,正在焕发着无限生机。

当我们侧耳聆听美丽县城的嬗变,当我们放眼眺望新城的容颜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山、水、林、城异彩重生的壮丽画卷……

生态立足 厚植绿色家底

殷实的“绿色家底”是玉屏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

看空气,2023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铜仁市10个抽样村庄(玉屏涉及田坪镇马溪村),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看声音,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夜间监测达标率均为100%;县城主干道道路交通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5.3分贝,评价等级为“好”,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1.7分贝,评价等级为“好”。

看绿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鱼市出境断面)优良比例达100%;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境内河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玉屏油茶产业示范园区、省级园林县城、贵州健康示范县,一城山水满城绿,满城园林一城景……一张张特殊名片,是玉屏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底气所在。

玉屏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守护生命的绿色、发展的绿色、民生的绿色,成为玉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词”。

把握定位方向,思路越发清晰。玉屏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集中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农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严控生态环境风险。

保蓝天。重点开展施工扬尘、企业排放、砂石矿山、烟花爆竹、生活面源、秸秆焚烧、道路移动污染源等领域专项治理,坚持联防联控,全力抓好污染天气应对处置,切实保障年度目标任务完美完成。

增碧水。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总长4912.35米。完成58个农村千人以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全部达标。印发《玉屏侗族自治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完成1个排污口整治。

守净土。严格用地准入,未发生向市场供应存在土壤污染的建设用地。大力推进氵舞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93%。完成省级下达的6.2万亩营造林任务。

促循环。全县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实现线上、线下共同监管;全县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废机油及其他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均达100%。

优环境。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3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个、农村厕所改造479户。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县综合利用率达87.83%。

蓝天、碧水、净土不仅承载着美丽家园,更饱含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同时,玉屏以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为契机,加速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将绿色发展底色越擦越亮。2023年该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共查处生态环境类违法案件45起,处罚金额791.7995万元,恶意环境违法势头得到明显遏制。

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玉屏正在加速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用更多的蓝天白云为老百姓的获得感“加码”。

满目皆绿意,处处是风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玉屏将始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百姓的民生福祉。

共享共建 织密城市绿网

从学校到厂区,从街道到小巷,从公园到广场,玉屏城乡处处绿树成荫、风光宜人。随着玉屏绿美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更加感受到了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和绿色福利。

每天清晨,家住紫气山社区的杨大爷都会沿着健身步道散步、锻炼身体,这已经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凝望着杨柳依依,杨大爷心情格外舒畅:“出门见绿,推窗见景,我们的侗乡越来越美了。”

抓绿美就是抓发展,抓绿美就是抓民生。2019年,玉屏以打造“绿色玉屏、山水名城”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增加绿量、提升品位”的总体要求,深度挖掘县城自然禀赋,全面启动“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着力实施城区园林绿化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明显好转,生态质量大幅提高,县城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清晰的目标思路、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打造,玉屏的“美丽县城”建设,从一开始就与“园林城市”的理念不谋而合。

“城在山中、水绕城周、绿映水央、景显盆中”,共享共建织密城市绿网,这是玉屏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美好愿景,更是该县20万侗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围绕“规划扩绿、工程造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的工作思路,结合城市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乡土资源特色,先后对南门坡省级森林公园、屏山公园、㵲阳河国家级湿地公园、㵲阳广场、街心花园等进行了绿化提升,通过森林抚育、植树造林、林分改造等有效措施,县城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

玉屏生态建设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人们的感官。

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实际,坚持“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相继建成以柿树、香樟、桂花、紫薇、玉兰等园林植物为主体的景观特色道路。

持续加大单位庭院绿化投入力度,实行专业设计和施工,深入开展“园林单位”“园林校园”“园林居住区”鼓励创建活动,建成了一批个性突出、布局合理、艺术性强、设施完善的单位绿地。

同时,在新建道路绿化时保留自然植物群落,丰富绿化层次,营造多元化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在道路绿化改造时保留道路两侧绿化带内现有树木,增加搭配其他植物,追求生态自然,确保道路绿化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一个个数字记录下玉屏生态领域的根本性变化、历史性成就。城区绿地面积252.9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70.2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5.21%、绿地率达38.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7.3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03%;建有乡镇公园6处,建立村庄休闲广场63处,村庄林木覆盖率达40.63%。

随着玉屏县城颜值的不断刷新,一座山水生态之城、宜居宜业之城已初步显现,打造功能完善、景观优美、清新宜人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久久为功 勾勒惠民画卷

生态建设,不仅要让土地盖上绿色“被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玉屏积极做好统筹发展、绿色惠民的“文章”,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

久久为功勾勒惠民画卷。2014年底,该县提出“四大产业”概念,大力扶持油茶、黄桃、食用菌等产业,美化环境助农增收。2017年以来,不断加大绿化资金的投入,完成全域绿化任务近7万亩,完成绿化示范点建设23个。

8月7日清晨,朱家场镇柴冲村兴家湾坡上黄桃基地停满了车。基地负责人张建平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新鲜的黄桃,他黝黑的面庞上淌着汗珠,眼里却闪着光。

“每一颗都在树上自然成熟,不打药、不催熟,我们以最天然的种植方式回馈土地,孕育出这世间美味。”张建平说,今天又接到了一个大订单,得抓紧时间把货备齐。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上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种植生产,使得玉屏黄桃在外观、口感、安全、营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保障,仅仅是柴冲村就有4个合作社种植黄桃。

立足资源禀赋,玉屏坚持绿色发展、品质发展、品牌发展之路,重点打造以瓮阳、沙子坳和混寨—前光3个千亩村,着力提升老寨、杨柳、柴冲、铁柱山等“串珠成链”精品水果(黄桃)产业带。

从第一棵黄桃树在玉屏落地生根,到现在已有20多年。如今玉屏黄桃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数万人从中受益,黄桃已然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绿水青山本身就是巨大的宝库,蕴藏着数不尽的资源。多年来,玉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在玉屏油茶育苗基地,工人们忙着分拣、搬运苗种。

“别小看这一株几十厘米的油茶苗,它是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长,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工人姚桃香说。

玉屏栽培油茶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58年获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中国油茶之乡”,是贵州油茶重点产区之一,做好油茶这一生态食品,玉屏在探索中前行。

“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强力推进。”玉屏人给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

为了让“老树新生”,让荒山再披绿,玉屏和辽宁省大连民族大学教授阮成江带领的专家团队合作,通过“高接换冠”技术将衰老的油茶树进行人工移植,异地嫁接山茶花、茶梅等,让失去经济效益的老油茶树重新焕发生机,山茶花、茶梅等产品远销广东、江苏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绿色是幸福生活的动人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色彩。依托油茶产业,玉屏还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套种太子参、鹿茸菇等经济作物,实现经济效益翻几番。

数据显示,目前玉屏油茶种植面积达23.45万亩,综合产值超过5亿元,涉及农业人口7.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400余户11200余人,农民人均拥有油茶林面积2.87亩。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从绿色保护到绿色经济、绿色富民,今天的侗乡大地,奏响了绿色发展的铿锵旋律。

医养结合 塑造康旅名片

森林漫步、溯溪纳凉、山顶吹风、中医理疗……亲近自然的康养产业正在成为市场宠儿。

初秋时节,走进玉屏侗乡风情园景区,不经意间便碰撞到侗乡厚重的历史人文,独具匠心的钟鼓楼,满满的侗家风情。

2万平方米的连片传统侗族木质建筑群掩映在一片苍翠中,青山绿水,飞檐翘角,繁花遍地,美得像一幅山水画。

温酒煮茶,与山野对酌;听风寻静,品细水长流;好友畅谈,尝农家风味,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觅得一份宁静与惬意。

“让人意外的还是中医康养。”从鼓楼不远处的中医康养体验馆走出来,西安游客张女士特别感慨。她过去一直被腰椎疼痛困扰,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听闻中医康养后,特意到此体验中医扎针诊疗,几分钟后,疼痛缓解了。

侗乡风情园景区园区总经理刘文峰介绍,风情园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群山环绕、溪流穿行,山岭、河滩、森林、田园、荷塘、鼓楼浑然一体,独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为发展康养旅居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已打造知青年代养老区、中医体验馆等12个康养功能分区。

既无名山大川,又少名胜古迹,是制约玉屏旅游发展的短板。

依托“武陵山大文化旅游圈”和“黔桂生态旅游圈”双重辐射的黄金区位,玉屏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发挥本地生态优势,不断融入铜仁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侗乡风情园4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以全县康养资源为带动,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中医康养旅游业态,推动全县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立足大生态、大数据、大健康定位,全力推动玉屏侗乡风情园景区与玉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启动打造了侗医馆—药膳坊—展示馆—宣教馆—体验馆—诊疗馆—侗医堂(五馆一坊一堂),整合药浴、中医膳食、熏蒸等疗休养项目,积极开发“中医药+理疗”“中医药+食谱”等康旅融合产品,打造旅游产业发展新引擎。

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实施“四大行动”,不断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并聚焦重点涉旅场所旅游安全,强化部门联动,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文旅行业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抓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随着康养旅游的火热出圈,侗乡风情园立足侗族特色,通过与旅行社合作,以“民宿+康养+旅游+体验”“侗乡风情园+梵净山+朱砂古镇+中南门+九龙洞+苗王志”的形式,推出避暑旅游新业态。

2023年底,玉屏侗乡风情园被省文旅厅、林业厅、卫健委、中医药局等单位认定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未来,玉屏将努力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向西南地区知名的康养基地迈进,力争六到八年做成全国示范性康养基地。

--> 2024-08-16 玉屏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264.html 1 美丽侗乡入画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