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花溪区街上村:

红色旅游出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淳

花溪区高坡苗族乡的8月初,正处一年之中景色最美、游人最多的时候,绿色田园、彩色花园如同珍珠一般散布在这片土地上,处处涌动着活力和魅力。

“游客渐渐多起来,服务不能掉链子。这是头等大事,马虎不得。”街上村党支部书记杨伦忙得脚不沾地,一有空就沿着村内道路走上几圈,村民的想法、游客的需求都第一时间回应。

望着眼前花园一般的村庄,谁能想到,街上村曾经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转变,从2023年起笔。去年,街上村被列入中组部、财政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名单。当年9月,项目正式开工,今年6月底全面完工。

抓住好政策的东风,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干,多方携手,一个红色村庄在高坡苗族乡茁壮成长,来街上村接受红色教育、感知精神洗礼的人越来越多,小山村里的红色避暑游随之兴起。

“仅7月1日这天,18个团队超过1300人来此开展教育活动,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了收入。”杨伦说。

“出发!”领队一声令下,瞻仰红色遗址、踏步田间地头,沉浸式“行军”让游客重温峥嵘岁月。这样的场景,在街上村成为常态。

回望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街上村,红军队伍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深情厚谊,留下一段段诠释军民鱼水情的佳话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街上村最宝贵的传家宝。红军标语漫画、红军居住地、红军长征历史步道……一个个红色故事、一处处红色遗迹和一件件红色文物标注着街上村的历史根脉,串联成红色历史的精神图谱。

漫步街上村,红色大讲堂是街上村的标志性建筑,会务服务、会务场地出租、承接团队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以及研学课程的开发及培训等开展得有声有色。

迈步乡村振兴,街上村如何走好“下一步棋”?杨伦介绍,传承红色文化、厚植生态底色、发展特色产业,红绿齐飞辉映乡村全面振兴之路,成为乡亲们的共同目标。

◆ 记者手记

热力四射的乡村

走进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绿浪翻滚的稻田、修旧如旧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声名远播的高坡苗族乡扰绕村,星空下的露营基地,看夕阳、观星星,享受片刻宁静;在群山之巅的高坡云顶村,如梦如幻的花海,风光优美的草原,让人们将城市繁杂抛却脑后……

这个夏天,花溪区风格各异的小山村吸引了各地游客的关注,各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和旅居风情,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图景。

秀美花溪自然风光旖旎、生态资源丰富,为文旅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该区立足资源禀赋,结合自身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热力四射。

一个个曾经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声名远播的旅游打卡地。借着这样的热度,该区积极抓资源盘活,整合乡村产业及乡村文化,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以“文旅+”促进农村产业链延伸、增收链拓宽,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行走在花溪乡村,看到的是花溪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的是这里活力澎湃的发展。重焕生命力的村庄,在保持了原有的古朴的同时,也融入了种种新的文旅元素,“新”与“旧”的碰撞激发全新发展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 2024-08-16 花溪区街上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216.html 1 红色旅游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