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荔波

生态赋能 绿色发展

荔波县城。 熊亚平 摄

瑶山古寨宾客临门。(荔波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美丽乡村联山湾。 熊亚平 摄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黎以坚 袁绍阳

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绿海茫茫,美丽的樟江河碧波荡漾,大小七孔景区景色如画,宛如天然氧吧……

今年初,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88个县(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8.7%,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排名,荔波县排名全省第一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在荔波并不是“沉睡”的资源,荔波以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以旅游+生态为着力点,突出小七孔景区核心资源保护、提升、开发,完成古树保护、水生态修复、清淤堵漏、河堤加固等工作,景区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截至今年7月1日,全县接待游客1044.32万人次,同比增长6.94%,小七孔景区接待游客168万人。

而立足生态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业,只是荔波县发挥生态长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放眼荔波,打好生态牌,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已经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普遍认识。

荔波,作为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近年来,荔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旅游扶贫共带动6万多劳动力和9630名贫困户增收致富,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发展,逐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荔波样板,2023年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顶层设计 制度引领生态更美

今年5月29日至30日,黔桂滇三省区两级法院及“贵州茂兰——广西木论”连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交流会暨配套制度签约仪式在荔波县人民法院举行。

会前,参会人员一同前往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保护法庭调研法庭建设情况,参观了环境资源法治教育基地,荔波环境保护法庭负责人对环境资源审判品牌司法“蓝丝绒”系统工程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法治教育基地作介绍。

据悉,为构建更加协调有序、协同高效、协作创新的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联动机制,荔波法院与环江法院将在环境资源案件跨域立案工作制度、重大环境资源案件协商处理工作制度、环境资源案件审判辅助性事务委托协助工作制度、环境资源案件线索移送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度上开展广泛合作。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在顶层设计上做足文章,方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荔波决策层深谙此理,不断强化统筹建章立制,生态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从而有了荔波法院在践行生态保护上的生动实践。

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如何修建“万丈生态高楼”?

唯有落实制度,才是落实生态保护。荔波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领导责任体系制度,先后印发《荔波县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贵州)建设2020年工作方案》《荔波县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荔波县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樟江河流保护条例》等重要文件。实施生态文明目标考核制度,落实“三三制”工作机制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行“生态立法”,成立黔南州南片区唯一一家环境资源案件审判机构荔波县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与福泉市法院集中管辖的黔南州北片区6县(市)相呼应,共同形成环境资源案件司法辖区与行政区划相分离的集中管辖模式,让生态保护有规可依。

构建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和林长组织体系,实行“一河一策”“巡林巡查”制度,全面推行河(湖)林长制。健全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推行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格管理责任制。

作为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多样性数据库》,印发《世界自然遗产荔波喀斯特管理手册》《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项目专项规划》等。率先在全国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创新构建“545”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县、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

加强保护 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在荔波县城1期污水处理厂,每隔2小时在线检测仪就会花费六七分钟抽取几毫升的水进行检测。“平均半小时就可以出检测结果,一天出12组数据。”7月22日,荔波县水务局供排水站罗禹站长告诉记者,1期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以处理污水5000吨,目前还未有大异常的情况发生。

“近几年,我们一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健全了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实现95%的覆盖。”黔南州生态环境局荔波分局副局长覃铭德说,最近几年荔波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的成绩令其非常自豪,“看着生态一步步变好,看着旅游因生态变好而井喷,心里非常高兴。”

“水质变好,白鹭也变多了。”荔波人覃海望喜欢到处游玩,“每年开春以后,月亮湖湿地公园就会迎来大量的白鹭、斑头雁等多种珍贵鸟类,真的很美。”

“目前县城一天的污水排放量为1.3万吨,我们的污水处理能力为1.5万吨/天。”接过白鹭因水质变好而增多的话茬,罗禹站长打开了话匣子,“目前第4期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当中,今年顺利投运后,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万吨/天。”

县城第4期污水处理厂有何特点?

罗禹站长说,就荔波而言其标准最高,排放标准按照1级A表,处理工艺也十分先进,数据化管理水平最高,搭建了一体化智慧水务平台,能耗也大为下降,通过培养活性菌分解有害物的用量变少。

“4期投入使用后,将解决县城板旺片区1.5万人的污水处理问题。”覃铭德说。

治水只是荔波一丝不苟开展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荔波境内自古以来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且石漠化严重,靠山吃山自古皆然,耕地稀少、产业极为落后。为加快经济增长,在20世纪90年代,荔波县大力发展煤炭产业,造成荔波县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为从“黑色”支柱到“绿色”驱动的蝶变,荔波县严格推行“一保护、两禁止、三关闭、严治理”等政策,对环境影响大的煤炭行业逐步淘汰,并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荔波率先在全省出台《负面清单》,明确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领域和产业禁止进驻荔波,同时,从严审批,精准管理,严把政策关、严把选址关、严把治污关。2014年到2023年10年间,荔波争取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累计10.88亿元,用于污水处理、遗产地核心区生态补偿、环境保护与监测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等方面,并且支持力度还在逐年加大。

荔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石漠化治理589.52平方公里,县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8%、99.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一,水质达标率100%。

那么,生态建设如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让乡村美、城市宜居?

荔波按照做“精”县城,做“特”乡镇,做“美”乡村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精致县城、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形成产城景融合互动、山水城交相辉映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深入实施县城污水管网改造、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升工程,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2座,完成城镇供水、雨污、燃气管网改造29.28公里,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

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做好小康寨绿化、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地绿化及新农村绿化等绿化项目,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2.07%。稳步推进八烂、板寨等47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成功打造梦柳布依风情小镇、驾欧旅游集镇和荔波古镇;玉朝同城化阔步迈进,成功构建“一环两纵五横”便捷城市路网,县城建成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展至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4%,荣获中国最美县城,19年蝉联“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点绿成金 融合发展优势更强

去年11月,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茂兰动态监测样地(茂兰大样地)调查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显示,茂兰喀斯特物种多样性独树一帜,单位面积木本植物物种种数明显高于非喀斯特地貌。

荔波县茂兰大样地是贵州第一个按国际标准建设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大样地,共记录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3种,11种贵州特有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在全球同纬度区域较罕见,极具研究价值和监测意义。

大样地是指面积在15公顷(1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建设目的是对群落及其环境特征进行长期监测,最初建立大样地的目的是科学研究,以了解不同时间尺度下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

在这里,是如何进行生态保护工作的?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5个管理站,平均每个管理站有3位管理人员、5位护林员。

保护区管护工作坚持“管理局—管理站—专职护林员—社区村组—生态护林员”的“五位一体”管护机制,建立了完善的巡护体系、巡护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和巡护APP系统,实现对巡护人员的实时管控和对自然保护区巡护的全覆盖。

目前,荔波共明确319名林长,选聘4230名生态护林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压紧压实资源保护责任,创新护林员管理方法,并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典型案例。

生态既要保护,更要“点绿成金”造福当地百姓。

在荔波县水浦村兰鼎山万亩仙草产业基地,颗颗肥硕的青梅缀满枝头,树干上爬满铁皮石斛,树下套种着灵芝、黄精、重楼等中药材,孕育着致富新希望。

荔波县兰鼎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当地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下种植模式,积极引资开发了兰鼎山万亩仙草产业基地,形成“林上有果摘、林中绑石斛、林下种药材、林间有旅游、林农有收益”的立体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新路。

荔波作为全省5个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之一,近年来,从“伐木人”到“护林员”,从“卖煤炭”到“卖风景”, 让“活树”变“活钱”,荔波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林下特色种植养殖、风光新能源和大数据产业等绿色低碳产业,目前,利用林下空间42.28万亩,发展特色农林产业,成功创建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7个,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亿元,荔波蜜柚、荔波瑶山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达2690万人次,同比增长43%,旅游总收入达226亿元,同比增长48%。

绿色的荔波充满希望。在这里,各级党员干群坚持护绿、管绿、用绿,从思想和情感上坚决守牢守好绿色底线,让天蓝水清宜人居;在这里,各级党员干群,用绿色赋能产业,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 2024-08-15 荔波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134.html 1 生态赋能 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