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惠水

碧水青山展新姿

水稻丰收。石洪波 摄

惠水青河。(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惠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田园生态城”。 陈胜刚 摄

黔山田园梦,惠水好花红。 谌灵 摄

卢安桃与丈夫正一同巡山。(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惠水县开展森林防火培训。白小婷 摄

陈杨

美丽的惠水,是一处江城相依、山水辉映、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城在林中建,水在城间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风潮,已经在惠水蔓延开,改变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一片片树林,昂然挺立,抬眼望去,惠水县被郁郁葱葱的森林环抱着。

一座座公园,舒展画卷。地处涟江河畔的湿地公园,水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画中,曾经的低洼泥泞地,变成市民的幸福游乐园。

一条大河,绿意盎然。涟江河河水碧波荡漾,岸边的树木翠绿茂密,眺望远方,水天一色,河面上的水鸟悠闲觅食,一幅“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一片森林、一条大河,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好则发展好。近年来,惠水聚焦“生态美”,着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推进惠水跨越发展中,让好花红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绿色成为惠水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如今的惠水,蓝天白云辉映相伴,城镇乡村绿色环绕,江河湖泊清波交响。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已浸融在惠水人民的血液里、骨子里,体现在高屋建瓴的决策中、实践中。惠水正走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行走在惠水广袤的阡陌山野里,成片森林、蜿蜒河流、美丽田园……绿色和发展汇成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从城市到乡村,一个个生态建设项目次第展开,生态文明底色更加鲜亮厚重,让涟江大地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生态景观美丽画卷。

小城风景美如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惠水县城的涟江广场和湿地公园,在蓝天白云与山林相互映衬,风景如诗如画。50多岁的刘秀梅来到公园里跳广场舞。在惠水生活30年的她对空气质量的提高感触颇深:“这几年,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家里开着窗户灰尘也少了。有时间就会来广场跳舞,呼吸新鲜空气,大家都夸环境特别好。”

近年来,惠水县对偷排偷放、涉危涉重、环境监测数据作假等严重环境违法犯罪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专项执法,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6万亩、退化林修复2.5万亩、石漠化治理16.6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8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430余亩,完成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同时,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护河清河形成常态;护林增效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国家储备林3.9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5%以上。

惠水县水务局党组成员石波说:“守护好绿水青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重污染天气应对、水生态环境治理、土壤安全防护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

2023年,惠水县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向好,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229公顷、石漠化综合治理26.6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8.2平方公里,河长制“一河一考”评估排全州第2位,森林覆盖率63.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7%,城市污水处理率98.1%,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惠水县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通过狠抓环境污染治理,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好花红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涟江绿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并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根植在好花红,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清晨被鸟鸣叫醒,傍晚在公园中散步,节假日到郊野公园游玩,在惠水,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生活,让惠水人的生态幸福感与日俱增。

此外,惠水县还探索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坝长制”“森林卫士”等机制,实施了“蓝天工程”,完善“管、治、防”综合治理体系,从城市到乡村,一个个生态建设项目次第展开,生态文明底色更加鲜亮厚重,让涟江大地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生态景观美丽画卷。

河库治理带来岸美水清

夏日的傍晚,涟江河水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河面波光粼粼,周边钓鱼者众多,两岸都是晚饭后前来散步的居民。

惠水,一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生态宜居的山水田园生态城。曾几何时,丰富的水资源为惠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供水保障的同时,也给部分村庄、农田带来了洪涝风险,每遇汛期,洪涝险情频发,农田被淹或冲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美丽小县城的变化,还要源于2009年。自2009开始,惠水精心设计、高效统筹,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约束,进一步倒逼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构筑起行之有效的制度堡垒。

为构建和谐的水生态,惠水大力实施“碧水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立县、镇、村三级河长366名,覆盖河流34条、水库25座。

截至目前,该县共计实施16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道长度68.37公里,新建防洪堤及护岸98.11公里,通过增加河道的行洪断面、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保护城镇5个,保护城市面积4.46平方公里,保护人口13.31万人,保护农田4.15万亩。

“这十年来涟江河流域的环境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河流清澈了许多,周边环境也更加怡人了,闲暇之际我喜欢在涟江河钓鱼玩乐。”在涟江河畔生活十余年的顾志祥向我们描述。河道整治后,现在的涟江河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水藻在河底飘摇,鱼儿欢快地嬉戏。

随着重点河段治理,加大了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惠水县有序推进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截至目前,该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14座,日处理规模3.32万吨,其中规划城区污水处理厂7座,日处理规模3.22万吨,乡镇污水处理厂7座,日处理规模0.1万吨。

沿岸截污控污力度得到加强,群众环保意识逐步提高,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水生态保护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每天都会划着小船打捞河面上的垃圾,也会定期用机械化的工具打捞河里面的水草。看着涟江河的环境在大家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我感到高兴也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河道保洁员程昌顺说。

据了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涟江流域保护条例》自2019年批准通过以来,涟江流域生态环境向好,科学合理地开发涟江流域的自然资源,涟江流域持续健康发展有了清晰的规划。

同时,惠水县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生态日”等节日,走社区进校园开展宣传工作,宣发知识手册等资料,让群众了解涟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普法有温度,执法有力度,做到上下一条心,共饮一条河,共护一条江。

随着涟江县城段及上游河段的治理推进,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得到综合提升,惠水县围绕涟江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依托涟江国家水利风景区这张名片,惠水每年端午节均在涟江举办“龙舟赛”等端午节系列活动。惠水已成为宜居宜业,集生态、养生、休闲、观光和避暑度假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区和休闲度假中心,已成为节假日度假的旅游胜地。

清晨的好花红广场,晨练的人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惬意地享受着山水田园城市的迷人景色。涟江公园内绿树成荫,河流蜿蜒,惠水县涟江河流域在各方的努力下越来越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姿态。

“林长制”促“林长治”

连日来,随着气温升高,惠水县林业局森林防火队一大早就集合完毕,有条不紊地开展国有林场林区巡视工作。一路上,他们一边仔细查看是否有可燃垃圾,一边了解露营游客用火情况。

“国有林场,群山绵延,草木萌发,夏季是出门游玩的好时候,也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期。近期进入林区踏青和露营的市民越来越多,为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工作人员每天分组巡护。”森林防火队队员说。

近年来,惠水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强化主体责任,健全防火组织体系,细化工作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有效保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

在惠水县濛江街道姚新村深山里,有这样一位72岁的老人,为了守住家乡的绿水青山,执着无悔坚守巡山50年。

来到姚新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山林,在阳光的照射下焕发着勃勃生机。山林中,一棵棵树木高大挺拔。

一大早,卢安桃就给大儿子梁启福打电话。“今天太阳大,你到山上去走一走。”

1971年冬天,卢安桃隔壁村的山林起火了,因害怕烧到自己种的林子,就半夜把邻居喊起来打火、砍隔离带,回家之后,卢安桃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大清早,她穿上解放鞋,带上柴刀,开始了义务巡山护林。这一巡,就是50年。

“以前,我早上吃点东西,和老伴就去山上转,一个来回10公里,回来就中午了。”50年间,风里来、雨里去,巡山护林常在荆棘丛中穿行。

如今,卢安桃的大儿子梁启福接下了母亲守护山林的使命。“我现在接替父母继续护林,清明祭祖和夏季的时候就会忙一些。”梁启福说。姚新村八组1800余亩山林在卢安桃及家人的守护下,安然生长。

近年来,惠水县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实施石漠化工程治理、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拥有15.7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

发挥生态优势,做强旅游产业。阿鲁卓雅满金天坑营地、牧川森林营地、清河露营基地等森林旅游露营基地的建设,实现了“生态受保护、经济得发展、百姓得实惠”,让村民吃上“生态饭”“旅游饭”,助力乡村振兴。

绿染大地,香飘万家。如今,绿水青山已成为惠水的一张靓丽名片,惠水县正以“绿”为笔,勾勒出一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画卷。

--> 2024-08-15 惠水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132.html 1 碧水青山展新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