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施秉

好山好水好生态

山水相映的施秉县城。 磨桂宾 摄

杉木河漂流。 (施秉县杉木河公司供图)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㵲阳河高碑湖河段一支龙舟队在训练,岸边枝头上有白鹭在休憩。 杨健 摄

施秉县杨柳塘镇高塘村生态景观。 磨桂宾 摄

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康养生态庄园“花漾河畔”全景。 杨健 摄

施秉县城关镇上翁哨村环境宜人。 磨桂宾 摄

航拍杉木河漂流。 . 杨健 摄

陈化勇

施秉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好生态和发展、生态和安全等工作,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县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丰富的物种基因库

走进施秉县云台山景区,在攀登山巅的路途中,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硬叶兜兰、岩生鹅耳枥等稀有植物接连出现,犹如走进了植物王国。

“除了丰富的植物,云台山还有猕猴、藏酋猴、林麝、鬣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王云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施秉遗产地分布有高等植物1399种,其中,苔藓植物52科287种,蕨类植物25科126种,裸子植物8科24种,被子植物162科962种。有脊椎动物293种,其中,鱼类11科(包括亚科)48种,两栖类6科14种,爬行类10科30种,鸟类38科(包括亚科)157种,哺乳类20科44种。此外,遗产地还分布有200多种蓝藻及丰富的昆虫和洞穴动物。

在众多遗产地高等植物中,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3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植物有2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1999)的植物有38种。在众多保护动物中,脊椎动物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19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动物有3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89年)有31种。

2014年6月,施秉喀斯特因其独特性、完整性、唯一性,展现了“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并“反映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白云岩喀斯特演化历史”,与广西桂林、重庆金佛山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遗成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遗成功以来,为加强遗产地保护,在省委、省政府关心下和省编委批复下,设立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区管理局,并围绕遗产地建成云台山、黑冲、胜溪、塘头、石桥、杉木河6个保护站,加上依托乡镇和村的共同保护,构成了施秉遗产地统一保护管理的格局。此外,为做到依法保护,2018年10月1日施秉开始实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在遗产地流域上建立了景区经营污水处理系统,开展水质监测、联合检查和整治等行动,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当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夏季的早晨,登上云台山,可看到磅礴的云海奇观。放眼望去,万山丛中云雾缭绕,清晨的阳光透过松林,光柱斑谰,奇峰耸立怪石穿空露出峥嵘。山间花草散发出淡淡清香,有鸟儿站立枝头鸣叫,古树挺拔迎风吹拂,构成一幅美丽的风光画卷。

云台山景区距离施秉县城12公里,景区面积64平方公里,分为云台山、排云关、黑冲三大旅游片区。以原始自然生态、天象奇观、峡谷峰林、佛教遗址、道教古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色。主要有樱桃湾、排云关、笔架山、野牛洞、五指峰、印斗阁、宝石苑、老虎背、渡云桥、周公殿等30余处景点。

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包含了云台山、杉木河、黑冲景区和整个杉木河、瓦桥河流域范围,遗产地面积102.8平方公里,缓冲区180.15平方公里。

在矿泉水中漂流

每年夏季,都会有省内外游客前来施秉县杉木河景区享受凉爽夏日,体验漂流带来的乐趣。

“我是刷抖音看到后过来的,这里水质很好,躺在皮划艇上,看着蓝天白云,漂流沿途的风景很美。”来自六盘水的游客王女士说。

据悉,杉木河发源于施秉县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云台山、九龙山、佛顶山交会区,位于㵲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心,是省内外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旅游热点。与云台山、山水风光国画长廊㵲阳河、红色战斗遗址黑冲共同构成㵲阳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体景区。

2005年,杉木河入选全国最佳漂流胜地;2006年通过ISO9001、ISO14001环境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杉木河的水源都来自草木繁茂的原始森林,水质纯净透明,没有污染。根据有关部门检测,河水的多项指标达到矿泉水的理化标准,因此又被称为“矿泉河”。又因为杉木河的青山绿水间都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因此,又被称为“天然氧吧”。在这里,不仅可以享用矿泉水洗澡,还可以享受负氧离子洗肺、清心。

清澈的杉木河蜿蜒流淌在施秉喀斯特世界遗产保护区之中,以河为界,东边是核心区,西边是缓冲区;上游山峦连绵,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下游奇峰林立,悬崖峭壁险峻挺拔。河两岸铺满了色彩各异、大小不同的洁净鹅卵石。晶莹剔透的河水中,大鲵、甲鱼、虾蟹以及杉木河特有的各类冷水鱼种游弋于砂石之间,清风、流泉、绿树、花丛,还有山间的鸟啼、猿鸣,使得整条峡谷生机盎然,可以满足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享受。

从漂流起点到终点大约有3个小时8.5公里的漂流行程,沿途分布着抱月峰、双石并立、刀背石、鱿鱼洞、高滩、无路塘、聂家堰、坛子口等19处各具特色的景点。在这段漂流的旅程里,游客可以看到秀美的自然风光。皮筏艇顺流而下,俯冲的快感、迎面掀起的巨大水花,妙趣横生、有惊无险,阵阵尖叫声回荡其间。漂流之余,游客们还相互泼水嬉闹,在幽幽峡谷中释放激情。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施秉县于1986年筹建了施秉县佛顶山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生存空间,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让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长。

自2019年以来,该县经过不断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现了建成区绿地率达30.77%,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1.53%,河道绿化普及率达80.75%,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县城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9.2%,水质达标率为100%。

施秉县8个乡镇在实施的沅江源区(西部)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项目中,有退化林修复任务5000亩,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建设任务549口。该县还与邻县、乡镇、村、组、户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采取县级领导定期开展巡林、林业宣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等方式,有效地减少当地水土流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

自2013年以来,施秉县已完成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1662公顷;退耕还林和巩退人工造林1365公顷;植被恢复费项目人工造林379公顷;完成通道绿化、环城林带、经济林和防护林等类型造林1372公顷。累计完成封山育林10452公顷,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6780公顷,完成义务植树192.5万株,完成乡村绿化48公顷。

石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郊绿化和公路绿化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白垛乡、甘溪乡、马溪乡三个乡镇被授予贵州省“森林乡镇”称号。城关镇建国村、白塘村,牛大场镇金坑村,白垛乡半河村,马溪王家坪村5个村被授予贵州省“森林村寨”称号。全县8个乡镇73户人家被授予贵州省“森林人家”称号。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建设,施秉县已基本实现灭荒,“两河一江两山”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生态功能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60.27%以上。

--> 2024-08-14 施秉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047.html 1 好山好水好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