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百里杜鹃

花海绚烂 逐绿奋进

黄泥乡朝门村美景。 李亮 摄

米底河景区。

方家坪景区一角。

金坡景区一角。

鹏程街道鹏程湿地公园。

移山水库。

李光辉

花都之美,美在生态。

夏末初秋,漫步在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湿地公园,天空湛蓝、鸟语蝉鸣,葱茏的树木、娇艳的鲜花,与波光粼粼的湖水相映生辉,构成一幅美丽的绿色生态画卷。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最美花海……截至目前,百里杜鹃管理区先后获得旅游类殊荣20余项。这是百里杜鹃管理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闪光注解。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立足生态优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机制创新、产业发展、生态治理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双赢,一张张绿色名片先后收入囊中,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越发鲜明。

树立污染治理标杆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鹏程湿地公园内,天蓝、水清、地绿、花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派堤岸观花多绚烂,鱼游浅底虾相欢,水鸟鸣舞自翔喧的美好风光。

在这里,居民、游客,尽享惬意休闲的时光。

“这几年,百里杜鹃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天也更蓝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避暑,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鹏程街道石牛村村民黄涛说。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2023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比例为100%,六项大气污染指标均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为了百里杜鹃的水更清,百里杜鹃管理区加强水环境治理,抓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统筹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管护工作和水源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巡查监管。

2016年以来,百里杜鹃管理区不断完善污水管网布局,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把污水管网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目前,花海文化城污水处理厂和普底乡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金坡、百纳、沙厂、黄泥、仁和等乡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

“下一步,我局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相关管网建设工作,积极谋划建设戛木管理区污水处理厂和阳光大地污水处理厂,规范全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达到‘让水清起来、让水活起来、让水美起来’的治理目标,让百里杜鹃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洁净,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百里杜鹃管理区水务和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华明说。

落实河长制林长制 绘就美丽新画卷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走进百里杜鹃戛木管理区凉井村米底河河段,远远望去,河面波光粼粼,潺潺的河水和两岸的绿叶两两呼应,形成了一幅清凉惬意的夏日美景。

在戛木管理区米底河凉井村河段,村级河长高安华正和村干部一起沿河道仔细检查环境卫生、河流水质等情况。

“我每天都会用一个小时来巡河,河长的工作不只是河边走走,而要实实在在负起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确保水安全的责任。”高安华说,接下来,将会努力担任好河长角色,扎实做好河道管理保护的每一项工作。在精准开展巡河、治河、护河工作之余,将把落实河长制工作与本村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努力引导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道整治和管护工作。

“管与不管就是不一样,以前经常有村民把垃圾扔到河里,还把家禽赶到河里。现在不一样了,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两侧水草相映,太美了,每天我都会到河边散散步。”凉井村村民高承从小在米底河畔长大,对这里水环境变化感触很深。

为了更好落实河长制,百里杜鹃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河长责任制度,保证每段河流、每个支流、每个水库,都有河长当好“专职管家”,全力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

罗华明说:“下一步,我局将坚持以河道巡查常态化作为突破口,做到河长巡查常态化,河道管理日常化,勤巡河、重监督,着力推进河长制变成常态化,做好水文章,尽显山水美,共同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

百里杜鹃森林生态资源丰富,各类林业用地45601.72公顷,非林业用地23137.78公顷,森林覆盖率64.62%。为守护森林资源安全,百里杜鹃用好用活林长制,组织林长和护林员常态化开展巡逻巡护,动态掌握森林资源现状。

初秋的金坡景区仍是满目苍翠。护林员高安瑜正在林区开展巡山护林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家乡的山山水水,让她倍感亲切。

高安瑜说:“每天我们都要上山巡林,主要是看有无砍树、生火的情况,还要看树木是否受到病虫害,如果有,我们就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就上报给村里和林业站。”

护林员是基层林草资源管护的源头和载体,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每天,他们的足迹遍布山林,一心守护林区安全,用脚步诠释责任和担当,他们就是森林的第一守门人。和高安瑜一样的护林员,百里杜鹃管理区共有1395名,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护林员,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他们巡山的背影筑成了百里杜鹃林长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林长制得以落实落地,这些护林员功不可没。

百里杜鹃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大鹏说:“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一是继续督促各林长责任单位按时开展巡林工作;二是加大森林资源监管力度,保证资源巡查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三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向群众讲解《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四是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于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河长,每一片生态林区都有自己的林长,实现河长林长全覆盖,让一河一湖、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个人,这是百里杜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执绿色生态之笔 勾画乡村旅游新蓝图

走进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朝门村,一幅幅绿色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朝门村依托生态资源谋求多样式的旅游发展,将地处偏远劣势转为绿色生态优势。用好山好水打造生态文章,发展乡村旅游,让传统的小山村蜕变成旅游网红地,优美生态在保护中获得了更大效益,以生态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现在村里生态越来越好,1600多亩稻田围绕着梦溪湖。走生态发展之路,我们家乡更漂亮了。”朝门村党支部书记游永彬说:“依托山水田园风光,朝门村网红旅游打卡地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村民们办起民宿、农家乐,生态饭越吃越香。”

曾经的朝门村,村民以挖煤为生,山坡光秃秃,下雨时一片泥泞。后来经过植绿护绿,村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2.3%,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获得“贵州省森林村寨”称号。

如今,朝门村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毕节市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梦溪湖畔徐徐展开,在百里杜鹃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的带动下,黄泥乡乡村振兴底气更足。

朝门村的蝶变,只是百里杜鹃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生动缩影。每逢周末,戛木管理区海恩底度假村就会迎来众多游客,白天,他们垂钓、烧烤,赏美景尝美食,夜晚,他们参加篝火晚会、唱歌跳舞,尽情狂欢。

海恩底度假村是一个集种植、避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景区。建有休闲采摘园、猕猴桃园、乡村旅游客栈、农家乐、游泳池等设施,能同时接待游客500余人,每年为上万名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度假体验。自建成以来,每年为当地群众解决200人次的劳动力务工,有效带动了当地民宿旅馆、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集聚地,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不少村民纷纷加入旅游行业,从事农家乐、采摘园、烧烤房等服务工作,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致富,大堰村也在乡村旅游的道路上越发欣欣向荣。我们将继续带领乡亲们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吸纳更多村民参与进来,让大家都能享受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百里杜鹃海恩底圆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彪说。

好生态自有含金量。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色彩,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点,朝门村和大堰村就是生动例证。

正是不断践行“两山”理念,像朝门村和大堰村这样的特色村庄,逐渐成为百里杜鹃的“金字招牌”,乡村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里杜鹃管理区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放大“绿色”优势,厚植发展根基,提升发展品质,推进生态文明行稳致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光辉摄)

--> 2024-08-14 百里杜鹃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046.html 1 花海绚烂 逐绿奋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