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凌芸 吴玉霞
黔西北乌蒙山深处的牛栏江上,片片光伏板发出源源不断的电力经过电网抵达千家万户;黔南旅游胜地荔波的每处景点,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体验到“电动贵州”的速度;黔北革命老区的酒企,节能改造“炼”出了绿色的酒香……山清水秀的多彩贵州“绿色”新图景日渐重彩。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用绿色激活发展新动能,全方位助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午后阳光正好,兴义市桔山街道天鹅湾湿地公园旁的一座充电场,不时有新能源汽车先后驶入,在充电等待的一个多小时里,车主在公园散步游玩后,放回充电枪“满格”返程。
阳光下一块块蓝色光伏板,不仅能为站内充电桩提供源源不断的“绿电”,保护好电动汽车“加油站”,更能为新能源车主遮阴避阳,减少夏季高温对汽车的“炙”爱。
“这是一个微电网,是既可独立运行的充电站,又可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贵州电网公司兴义供电局城区分局城网业主项目部经理黄庆星介绍,这里不仅是我省首个纯直流车桩网,可同时为22辆电动汽车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还是我省首个“源网荷储”城市微电网,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还是我省首个智能化城镇柔性电网,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电网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贵州电网公司落实南方电网公司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部署,加快构建以数字电网为载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电网平台枢纽作用,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接纳方面,500千伏奢香至鸭溪输电线路、500千伏兴仁至独山输电线路、新光电厂送出工程已建设投运;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已在贵州全部开工,陆续并入电网;500千伏威赫电厂送出工程建成投运,每年可向广东输送电能72亿千瓦时,实现高硫无烟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到今年底,贵州电网公司将建成西部3000万千瓦新能源送出输电通道,新增接入新能源装机4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300万千瓦,满足清洁能源就地消纳。
配置方面,助力完成贵州省195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并网,规模居全国前列;贵阳抽水蓄能电站、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国内首套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成功并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接入刚性可控负荷176.8万千瓦,占最大负荷的6.6%;打造新能源优化调度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全力支撑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调控方面,建成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一体化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对184个新能源场站、上万个光伏阵列和风机的监测和调控,成为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的“千里眼”,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智慧脑”。依托“水火风光储”电源在调峰、调频协同控制场景下的技术研究,目前,贵州电网已实现与兴义电网省地两级“水火风光”发电功率的自动调节。
此外,贵州电网公司还因地制宜,全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大力推进毕节、黔西南高比例新能源+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建成毕节多能互补基地、六盘水羊场低压柔直、贵阳数字乌当智能配电改造等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羊场低压柔直技术已在盘州、紫云、望谟、六枝、湄潭、平塘等地推广应用。
截至8月13日,贵州电网统调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30.5%,超过水电,成为贵州电网规模第二大电源。
助力城乡绿色转型
“几位屋头坐,我们有酸汤鱼和农家小炒……”近日,走进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恰逢午饭时间,村民杨龙正忙着招呼客人。这几年,来村里游玩的人逐渐增多,杨龙看到商机,改造自家楼房开设山水云间农家菜馆。“到了双休、节假日生意更好,最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上万元。”提起现在的生活杨龙难掩喜悦。
“这些离不开电力支持。”杨龙坦言,开农家乐先是用柴火,一不小心就过了火候;后来改用煤气灶,遇上煤气没了会耽误做生意;现在电磁炉替代煤气,不仅环保安全还加快出菜速度。
2021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在化屋村累计投入1156.76万元实施电网建设,化屋村从原来的单电源到如今的三个电源供电,供电可靠率99.99%、电压合格率99.99%,户均配变容量从1.66千伏安提升至2.81千伏安。
不仅如此,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增多,游客对化屋村的充电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2023年,贵州电网公司聚焦化屋村发展和游客充电需求,投资76.33万元建成投运7个充电桩,有效缓解新能源车主充电难题。充电桩的全覆盖,也使景区内的电动观光车也逐渐取代传统的燃油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电力跟得紧,山村旅游发展快。如今化屋村是贵州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借助本村旅游资源,有了坚强的“电动力”支撑,村民们吃上“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
贵州电网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系统谋划,建设绿色电网,努力争当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以电为笔”绘就贵州绿色生态画卷。
“景区里充电桩配置多,充电很方便,服务也很好。”带着家人从湖南自驾来荔波县小七孔景区游玩的龙先生说。
在荔波小七孔景区停车场南网电动充电站里,一排排崭新的充电桩整齐分布在场内,车主只需扫码即可快速充电。
今年,贵州电网公司都匀供电局重点做好小七孔景区、瑶山古寨、高铁站等游客聚集地充电桩“义诊”运维,全面巡检和充电实测,及时消除充电桩设备隐患,确保充电设施能可靠安全运行。紧盯100个充电桩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实现传统旅游村落和酒店等公共区域充电桩全覆盖。
为更好地服务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贵州电网公司提前服务,主动作为,全面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及电动汽车推广工作,推动景区绿色出行、促进电能替代。今年1至7月,我省已累计投运经营性充电项目8640个(充电桩32441个),累计充电电量达9.81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4万余吨,覆盖各乡镇的3万余个充电桩,让旅游高峰出行“电量满格”。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清洁电”送进千家万户烟火气十足的厨房厅堂,炒茶、烤烟、烘辣椒、酿酒等特色产业纷纷换上电设备……如今在贵州,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画面不断上演。
“用电的节能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我们3家店铺今年都改成电炒锅,通过几个月运营核算,预计每年能节约10万元左右的燃料费用。”贵阳兰亭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有3家酒楼,之前有的用生物油,有的用醇基燃料,今年全部实施“油改电”。
该公司负责人吕飞表示,改电后的成本节约完全是意外之喜,之所以改用电,主要是考虑到电能的清洁性和消防安全性。他说:“厨房是比较辛苦的工作,传统炒灶噪音比较大、温度比较高,每到夏天后厨员工酷热难耐,现在电炒灶的工艺进步比较大,火气和锅气与传统猛火灶差不多,改用电以后员工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也符合消防规范,不用明火也能够实现明厨亮灶。”
截至目前,全省电磁厨房改造项目共2642个,电量10714万千瓦时。
贵州电网公司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推进用能方式转变,深挖各行业潜力,倡导绿色消费,因地制宜推进电能替代,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贵安新区羊艾社区,贵州电网公司贵安供电局积极服务该社区餐饮商户推进“气改电”工程。作为贵安新区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区域,该社区商户长期都是使用罐装液化气作为餐饮加工燃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贵安供电局一方面开展公变负载监测,确保改电后不会出现“卡脖子”或重过载等情况,另一方面组织业扩经理深入社区,帮助餐馆完成了“电厨房”改造。据统计,该社区涉及“气改电”商户60余户,预计需增加用电容量近500千瓦。据商户测算,改电后每月经营成本可降低20%左右。
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还积极利用仁怀市政府对地方白酒生产企业“电能改造”第四批次补助政策,持续推动仁怀酿酒企业实施“电酿酒”,全年新增“电酿酒”项目不少于50个,打造“电酿酒”示范推广样本,以此带动其他区域酿酒企业实施“电酿酒”改造,实现替代电量不低于1.2亿千瓦时。
另外,贵州电网公司还将锚定全省在建和拟建的重点工程项目,聚焦化工、冶金、玻璃、陶瓷等行业,开展客户走访调查,分析客户用能情况,结合《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为客户出具电锅炉等替代方案,形成潜力项目清单,推动工业领域电锅炉、电窑炉及辅助电动力等电能替代。同时,持续推进电能替代随器计量,重点推进铜仁、兴义、毕节、凯里和贵安供电局随器计量安装,随器计量替代电量占比不低于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