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黔贵大地层峦耸翠,江河碧澜,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护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的绿色发展新路。

以生态修复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微风拂过,松桃自治县九龙湖碧绿的湖面泛起圈圈涟漪。“几年前没这么美,湖面大片黑色水域,看着很糟心。”正在湖边散步的居民吴静见证了湖水由污变净,“经过治理后,九龙湖完全变了样!”

九龙湖污染水体综合治理工程初战告捷,是贵州锰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一个缩影。“生化法”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武陵之巅”梵净山,是黔金丝猴和7000余种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家园。在梵净山生态廊道项目点上,去年栽种的枫杨、猕猴桃等树种的树枝树叶生长延绵,成为野生动物种群间迁徙繁衍的绿色通道。

这两年,随着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空间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物在梵净山区现身频率明显增加。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贵州坚持统筹一体化生态修复,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一场山水绿色巨变正在黔山贵水间悄然发生。

以绿色发展牵引经济社会发展

青山为证、绿水作凭。满目苍翠的贵州大地,不断续写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故事。

39年前,平均海拔2300米的海雀村,“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山边边”。如今,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增长至77%。生态好了,水源留住了,村里发展起特色产业,种香菇、中药材,发展乡村旅游等,当地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33元,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乡创业。家家户户住上大平房,一半以上人家开上小汽车,部分村民开办民宿,靠着万亩林海资源吃上旅游饭,海雀人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海雀村的故事,是贵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精彩缩影。

今年6月,开阳县、水城区、凤冈县等10地获得首批省级林业碳票,涉及林地1.3万余亩,监测期碳减排量12.37万吨。

把绿色化、低碳化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贵州不断提高“含绿量”,降低“含碳量”: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构建,煤化工、磷化工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富矿精开”“电动贵州”加速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旅游产业、林下经济、生态农特产品加快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全省绿色经济占比46%,“十四五”能耗强度累计下降8.93%,完成总体目标的68.7%,居全国前列。

以深化改革夯实绿色发展保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一个重要目标……

2023年12月15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要求,要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奋力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转型、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创新绿色制度、弘扬生态文化上出新绩,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贵州贡献。

今年以来,贵州启动新一轮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成为全国首个实行水质、水量双补偿的省份;首批省级林业碳票签约交易,有效破解地方林业碳票局限难题;全省首单省级林业碳汇(碳票)用于生态损害赔偿案件交易完成,拓展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新路径……

在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改、深入试,贵州一项项改革举措开花结果,为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创新贵州方案、贡献贵州智慧。

从脆弱生态到绿满黔山,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殷切嘱托,勇当开路先锋、争做示范标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演绎,美丽贵州焕发勃勃生机。贵州将不断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上出新绩、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出新绩、在绿色低碳转型上出新绩、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上出新绩、在创新绿色制度上出新绩、在弘扬生态文化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 2024-08-1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2020.html 1 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