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距今已经89年。从1934年12月到1935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转折标志的一系列会议,遵义会议前有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后有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形成了以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
深入研讨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传承、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有两个重点问题及启示。一个是确立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是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这是关系到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遵义会议精神光耀千秋、永放光芒,是因为从此全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全党逐渐锻造成为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一支坚不可摧的战斗力量。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在中国大地上必定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最关键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