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有劳动力搬迁群众就业率94.9%——

让新市民安居更乐业

通讯员 吴春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雪雪

这几天,锦鸿服饰生产忙,缝纫机都踩“冒烟”,正赶制一笔销往美国的外贸订单。

“工资计件算,做多得多。”工人周礼淑说,“平常上班时间也很灵活,方便照顾老和小。”

这是一家生产外贸服饰的就业帮扶车间,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该街道所辖范围为七星关区碧海阳光移民新城。在这里,像锦鸿服饰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就有6个,除了服饰加工,还有电子零配件生产等。

“在就业帮扶车间上班的搬迁群众有600余人。”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周云阳介绍,车间的工作大多是简单易上手的,只要群众愿意来,就有活干、有钱赚。

柏杨林街道是我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着6353户29151人。为让新市民安居乐业,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街道持续优化搬迁社区“硬环境”和“软环境”,把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作为后续帮扶重点,开发出多行业领域就业服务数据平台,收集整合省内外招工资源信息,对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因户因人施策,有序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通过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截至目前,柏杨林街道共有劳动力13744人,已就业13056人,就业率94.9%。

“有一部分群众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的技能,有创业的想法。针对这部分群众,我们利用好政策,提供金融帮扶,包括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贴息贷款、场地租赁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等,让群众安心创业。”周云阳说。

“让搬迁群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晓东表示,接下来还将针对性开展培训,引导群众有序外出务工。同时,加强和毕节高新区的对接,提供更多的就业用工信息,引导群众到毕节高新区企业上班。此外,把就业帮扶车间打造成促进稳岗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平台,吸纳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并利用好临街商户和产业孵化街区农贸市场资源,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 2024-08-06 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有劳动力搬迁群众就业率94.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1447.html 1 让新市民安居更乐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