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朱登芳 程洁
省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19个重点行业中17个保持正增长,4个市(州)工业增速达两位数,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8%,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工业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工业“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为全省稳增长、优结构提供了强劲动能!
航空产业实现“三个突破”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前,我省正抢抓国产大飞机和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以航空产业城建设为平台,以深化央企战略合作为抓手,以主机牵引配套为路径,加快推动贵州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实现了“三个突破”。
聚焦战略性基地建设,整机引领实现突破。省领导多次带队赴国家部委、央企集团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加大在黔能力布局和投资力度。在飞机制造方面,“一企一策”支持贵飞公司高质量发展,强化核心能力和条件建设,加快建设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在发动机方面,支持“黎阳生态圈”扩圈强链,大力引进精密锻件、机械加工、试验检测等配套产业,奋力建设世界一流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和维修保障基地。目前,已有21家企业“入圈”,产值突破百亿元。
聚焦民用大飞机产业,配套能力实现突破。2023年6月,省政府与中国商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年多来,双方先后高水平举办了2023中国商飞客户大会、2024年中国商飞-贵州产业培育会等活动,推动合作事项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全省已有10户企业进入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清册,8户企业作为潜在供应商正加紧培育。同时,立足我省航空产业优势,遴选了110户企业纳入培育体系,产品涵盖紧固件、铸锻件、电源模块、航空材料、电子元器件、线束电缆等组附件。
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通航产业实现突破。依托良好的航空产业基础,全省低空产业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在通用飞机方面,自主研发的自由莺GGAC100型两座固定翼通用飞机已取得“型号合格证”(TC)和“生产许可证”(PC)。在无人机产业方面,贵飞公司、航新科技等企业具备较强的大型无人机研制生产能力,交付了多型号产品。在无线电管理方面,将进一步加强频率资源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规范无人机频率申请使用,规范无人机无线电发射设备设置管理,建立健全频谱资源闭环管理机制,促进无线电技术与低空经济同步发展,保障无人机等航空器与地面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维护低空飞行安全,加速与雷达感知、人工智能、航空技术等领域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省将以扩大低空消费为牵引,以打造场景示范为突破,以培育低空产业为主线,以提升飞行服务能力为保障,加快布局形成研发、制造、试飞、检测、维修、运营等一体化低空产业发展新格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共同发力,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增速达18.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0个百分点,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6%。
我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立了省级层面工作专班服务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并印发“电动贵州”系列政策,从加快推广应用、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使用环境、支持整车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吉利汽车、长江汽车、奇瑞万达等整车企业,狠抓产品提升和市场拓展,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8.8%、80%、45%,乘用车和商用车实现齐头并进。
同时,深化与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龙头车企合作,吉利贵阳基地新引进的纯电动SUV银河E5于8月3日面向全球上市销售,乘用车产品谱系更加丰富;“贵州牌”新能源重卡实现量产,新能源客车、轻卡、微卡等产品陆续上市销售,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不断夯实。在推广应用方面,截至目前,我省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4万辆,其中,今年上半年推广6.14万辆,同比增长2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23%,创历史新高,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占比达91%,其中,公交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
在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新能源汽车专场上,各地签署合作项目36个,计划投资总额193亿元。此外,为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了全省新能源货车产销对接会,有效推动了整车企业与用户企业、金融机构等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贵”字号食品知名度攀升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各地聚焦食品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精深加工,刺梨、酸汤、饮用水、辣椒、抹茶等特色优势食品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我省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饮料和精制茶增长10%、农副食品增长5.6%。
我省生态食品产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潜力无限。一批“贵”字号美食知名度越来越高,贵州酸汤、贵州辣椒、贵州刺梨、多彩贵州水等等美食成为来黔必吃、离黔必带的畅销品。全国各地贵州酸汤火锅企业迅猛增长,年均超1000家。刺柠吉、小样贵州货成为年轻人种草打卡刺梨畅销饮品,春归、山王果等刺梨果汁受到追捧,刺梨已成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
中粮、娃哈哈、农夫山泉、王老吉、达利、汇源等头部品牌企业看好我省生态食品发展潜力,相继在黔战略投资,建成一批重大生产项目,引领贵州生态美食品出山出海。娃哈哈今年将在白云区扩建一条智能化绿色饮料生产线,建成后贵阳工厂将成为娃哈哈集团配置最全、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麻江县汇源果汁全产业链项目第一条榨汁生产线设备已安装完毕,将极大提升贵州蓝莓、刺梨等精深加工能力;投资7.57亿元的南山婆生态食品产业园已顺利建成,生产能力达10万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酸汤生产基地。同时,安顺南山婆还与江南大学陈卫院士团队达成合作,并与海底捞、沃尔玛等头部餐饮企业、大型商超企业签定订单。
下阶段,我省将全力打造3至5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着力在酸汤、刺梨、辣椒、饮用水等代表性、特色性、优势性的产业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打造一批头部企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