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这是我省落实“建好更要管好”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建设,我省跟进配套相关措施,合理筹划、落细落实,从资金保障、考评激励等给予支持,确保有资金、有制度、有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问题。
打开手机上的海创物联APP,点击进入监控中心,发现小田坝上下两个高位水池水位偏低后,平塘县克度镇管水员米朝茂点了下手机屏幕上的水泵开关,远程操控抽水。米朝茂是平塘县水务公司润源供排水公司员工,每天要负责片区日常的输水管理、损毁抢修及水费收取。类似这样的基层管水员该县有88名,有效保证群众日常用水管护。
目前,平塘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9%,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75.87%。润源供排水公司副总经理马登俊直言,资金的保障是管护正常运行的关键。马登俊介绍,去年公司收取水费1700万元,加上政府补贴,保障了全县供水管护正常运转。
我省还将农村规模化工程建设、运行管护、水质保障等工作情况纳入市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进行评价,对优秀县(市、区)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并推行“三级包保”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镇村干部包组机制,按照“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动态管理”原则,做到以村为单位的网格化精细管理,对边远山区、水资源短缺地区等“六类地区”,以及水源不稳定、供水区域分散等“四类工程”进行动态监测,确保农村供水有保障。
如今,在《贵州省“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贵州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贵州省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等政策的护航下,“四化”管护模式已在全省推开。截至2023年底,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40.56%,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据了解,到2026年,我省县域供水企业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除农村居民自建自管的工程外,农村供水工程基本实现县域统一的专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