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分析问题必须精准,就如同藤条抽过一般,一击即中,留下一道清晰可辨的印迹。”回顾参政议政之路,民革界别省政协委员、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蒋海波,如此阐述他的履职心得。
熟悉蒋海波的人都知道,作为省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他始终保持高度热情,奔跑在履职建言路上,先后有40余篇委员提案和社情民意得到全国政协、国务院有关部委、民革中央和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采纳落实。
在本职工作中找到履职突破口,这是蒋海波在忙碌的工作中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自2020年担任省政协委员以来,他撰写的《关于完善贵阳市住宅小区停车场收费有关制度的提案》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关于开展贵州特色伴手礼评选活动 促进旅游消费的建议》《加快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打造网红打卡消费商圈》等发言得到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一篇好的社情民意,方向要对、反应要快、分析要透、建议要实。”采访中,蒋海波多次提到“前瞻性”。他认为,参政议政是一项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的创新性工作,必须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敏感度,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堵点,扩展知识面、涉足新领域,才能真正做到“参政参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
聊起提案的内容和细节,蒋海波总有说不完的话。如此饱满的履职状态,源自他第一次参政议政的正向反馈。2013年6月,他刚刚参加完民革新党员培训,就接到一位贵阳市民反映有人假冒煤气公司职工到其家中推销三无产品的投诉。虽然投诉金额仅为350元,但职业思维提醒他这可能是个普遍现象。
通过深入调研,蒋海波发现,当时贵阳市有50多万煤气用户要进行天然气置换改造,就有人假冒煤气公司工作人员对用户进行恶意推销。随后,他立即向民革贵州省委提交了《关于贵阳市部分煤气用户反映问题的紧急建议》,很快得到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依法处置此类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有序推进此项民心工程。
看到所提建议转化为惠民之举,蒋海波倍感自豪:“这件事发生后,不仅让老百姓感受到公职人员的积极作为,也让单位同事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民主党派的职能作用,很有成就感。”
从那以后,蒋海波撰写的《整治“职业索赔”乱象的建议》《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疫情后遗症”亟待解决》《将国家“扶贫日”更名的建议》《关于倡导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就地过年 严防春运成为疫情反扑“导火索”的建议》等社情民意,均得到全国政协专报采用,助推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
在履职历程中,蒋海波格外注重社情民意的上报,因为其具有报送层次高、内容范围广、渠道畅通快捷的“直通车”优势,能让社会动态、群众呼声、意见愿望等民之关切,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随着履职能力不断提升,蒋海波逐渐开始关注更多领域、兼顾更多群体。今年6月初,央视曝光厦门鼓浪屿“宰客一条龙”现象。他联想起近年来青岛天价大虾、三亚海鲜宰客、丽江强制购物等旅游乱象,便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建立旅游质量飞检制度 根治地方监管不力顽疾 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蒋海波看来,政协委员履职容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只有潜心研究和高度专注,收集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像运动员一样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又快、又准地提出有针对性、有可行性的建议。”他认为,曾经两次基层挂职经历让他的建言更接地气、更易落地。
每每看到提案从“纸面”落实到了“地面”,蒋海波都备受鼓舞。务实的履职,也让他收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全国政协办公厅优秀社情民意信息”“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等荣誉表彰。
展望未来,蒋海波充满信心。“我将继续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关切,多说有见地的话,把对策建议提准提实,以高效能履职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