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旭 吴昌前
“森林防火记心上,人人护林理应当。”7月20日,护林员周洪国来到施秉县城关镇新桥村附近的都市森林康养基地,一边巡逻一边喊着响亮的口号。
49岁的周洪国是城关镇新桥村村民,2016年被村里聘任为公益性岗位护林员,今年是他从事林草资源保护工作以来的第7个年头。
7年来,他用心用情守护着村子周边近2000亩责任区的绿林,为家乡的绿水青山筑牢坚实屏障,“我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森林资源,通过巡护、宣传的方式,做好森林防火和制止乱砍、滥伐、滥猎等工作,一年下来大概有1万元的收入。我今年还发展了一些林下产业,养了7头山羊和40只林下鸡,年底预计还有一笔收入。”
据了解,施秉县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模式,将城乡公益性岗位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紧盯就业困难家庭现状,按照就近就地就业原则,聚焦稳就业、保就业、兜底线,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科学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着力解决因文化程度偏低、技术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等因素不能外出务工群体的就业问题,增强群众增收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施秉县按照党建引领、区域统筹、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属地负责、动态退出的原则,扎实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让公益“小岗位”托起就业“大民生”。
“这两年身体一直不好,不方便在外务工,村里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的保洁员工作,让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里,一年工资收入有4800多元。”施秉县马溪乡马溪村村民李登卯对公益性岗位很满意。
“自从村里安置了公益性岗位,公路变得干净了,垃圾也有人及时清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马溪村党支部书记王代明说,现在村里一些就业困难人员也能轻松实现家门口就业。小小的公益性岗位,不仅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更给其家庭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雷帮静在做护路工作,张琼在做保洁工作,石贵花在做保安工作……翻阅施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信息库”,目前全县已开发公益性岗位2490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930余万元,2500余人在公益性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着奔向幸福生活的希望。
“家中既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又没有一技之长,公益岗让我在家门口工作,既方便照顾家庭,又能有一份稳定收入,我很有成就感。”在谈起公益性岗位时,马溪村村民张清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一步,施秉县将持续加强政策保障,细化帮扶举措,多措并举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稳岗就业,全力打通家门口就业服务渠道,让民生温度直抵民心。同时,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引导,使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