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坐拥石英砂储量2.8亿吨,凯里万潮镇助企纾困、为民解忧——

富矿,在双赢中“精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诚 陈丹

盛夏7月,位于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的凯里玻璃产业园一派欣欣向荣,优质的石英砂原材料运抵这里后,经一系列技术工艺,转化为光滑、透亮的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

几分钟车程之外,凯里万潮镇群山之间,石英砂开采场面热火朝天,从石英砂到玻璃的蝶变之旅便是从这里“起航”。

“黔中无闲石,贵地多宝藏。”万潮镇辖区内拥有黔东南州储量最大的玻璃优质石英砂岩矿石资源,初步已探明石英砂储量2.8亿吨。

作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玻璃原料的主产地,万潮镇承载的压力不小,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土地流转如何顺利推进?二是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所受影响如何破题?

“两大难题息息相关,并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万潮镇人大主席吴仕军看来,只有在两难中求到最优解,才能实现做好凯里玻璃产业园原料供应与维护好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双赢目标。

从2023年4月开始,万潮镇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多次组织镇自然资源所、农服中心、司法所等部门进组入户开展政策解释和法律宣传,并安排干部对石英砂核心产区万潮村泡木林村民组36户群众进行逐户入户走访,入户宣传政策50余次,集中讲解法律法规3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5个,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使矿山土地流转得以顺利推进。

同时,针对不同企业补偿标准不统一引发的矛盾,万潮镇参考黔自然资规〔2023〕1号文件《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采矿用地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在补偿价格上进行统一,补偿标准得到了突破,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利益。

“主动靠前服务,既为企业纾困,又为群众解忧。”吴仕军表示。

泡木林村民组村民刘荣光起初不认可补偿标准,也对土地流转后今后生计问题心存忧虑。为化解刘荣光的忧虑,吴仕军一次次登门。

“上门不下8次,都处成‘亲戚’了。”吴仕军说,有时下了班都会去刘荣光家摆摆龙门阵,说政策、谈出路。在一次次交谈中,干群关系越走越近,问题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刘荣光家有一辆运输车,在吴仕军的介绍下,成功加入凯里市凯庆矿业有限公司的运输车队,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每月都能有稳定高收入,补偿标准也是统一的,不存在谁多谁少的问题,心里也不忧心了。”刘荣光表示。

数据显示,自2023年4月至今年5月,万潮镇党委会召开服务玻璃产业项目专题调度会15次,采矿用地项目工作推进会18次,先后组织干部入户走访413户230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63起,解决困难问题21个,顺利完成矿山用地流转410亩,兑现资金2016.4万元。

“针对矿山开采引发的人畜饮水、粮食减产、噪声污染、路面破损等一系列问题,万潮镇建立了‘马上办’工作机制,及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化解。”吴仕军说。

同时,为实现多渠道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目的,万潮镇鼓励企业与当地群众通过联合组建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参与矿山生产建设、采矿工程、矿石运输、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矿区公路养护、矿山管护等项目。

“光是泡木林村民组就有6辆运输车参与到石英砂运输当中,另外还解决了20多人稳定就业。”凯里市凯庆矿业有限公司矿长李雪江告诉记者,公司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等方式支持当地教育、村居设施等公益事业的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捐物出资80万元左右从事公益事业。

在凯里市凯庆矿业有限公司矿山开采现场,开采区机器轰鸣,挖掘机、运输车有条不紊地开展作业,已开采区已是一片郁郁葱葱,松树及多种果树在风中摇曳生姿。

“我们主要为凯里市凯荣玻璃有限公司供应石英砂原料,现在每天出矿在3000吨左右。”李雪江说,公司开采完及时复垦复绿,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助企纾困、为民解忧。一车车石英砂得以在万潮镇顺利“起航”,它们的“终点”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正在崛起一个百亿级玻璃产业园,初步形成集矿石采选—玻璃生产—玻璃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

--> 2024-08-01 坐拥石英砂储量2.8亿吨,凯里万潮镇助企纾困、为民解忧——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1158.html 1 富矿,在双赢中“精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