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两代护林员接力护青绿

郑代刚为儿子郑德令讲解护林要点。

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潘娅 徐进 摄影报道

“严禁在林区吸烟生火……严禁在林区烧山驱兽、烧野蜂窝等……”

7月12日,绥阳县洋川街道雅泉社区,当地老护林员郑代刚与儿子郑德令,开着一辆红色小三轮车驰骋在乡间公路上,车载小喇叭播放着的森林防火禁火令。

绥阳县森林覆盖率达70%,素有“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诗画绥阳”的美誉。如今,全县有500余名护林员及其他林业工作者化身“绿色使者”活跃在青山里。

郑代刚今年已62岁,是土生土长的雅泉人,过去常年在外务工,2012年返乡,不久后成为一名护林员。

“老沈,在家没得?”途经一户人家,郑代刚从车窗探头唤道。

“在的在的,进来嘛。”

“最近天气变热、温度高,注意防火,一定不能带火种进山……”见到主人家,郑代刚笑着叮嘱。

郑代刚口中的老沈名为沈承林,40多年前承包了1000多亩林场,郑代刚与他联系频繁。

“这么多年了,他每天都要巡视十几公里的路,很多地方得靠步行才能到,护林很负责。”提到郑代刚,沈承林这样说。

“其实跑一趟不要紧,宣传才是最重要的。”说起多年的护林工作经历,郑代刚深有感触:每到一个地方、每到一户人家,森林防火意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常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识别,都要一一解释清楚。“有些人嫌我烦,不爱听,我就给他的家人做工作,要让人人都熟悉。”

2023年11月,郑代刚由于年龄及身体原因,不再担任辖区护林员,可护林工作仍然挂在心头。此后,他依然坚持巡查,几乎每天都要在曾经管护的林区周围走一趟。

这个时候,他的身边多了“跟班”,新任护林员、他的小儿子,郑德令。

从沈承林家离开,郑德令也跟老沈打了个招呼。显然两人已熟悉。

“我们管护的林场,老沈家的占了多数,以后多和他对接,很多事需要他的支持。”郑代刚向儿子嘱咐道。

“知道了,你说过好多次,早记住了,没见我和老沈很熟吗?”郑德令不满父亲的唠叨,笑“怼”道。

一路上,父子俩有说有笑,更多的,则是郑代刚向儿子传授护林经验。

“这个地方,得登上山头才能看清楚周边情况。坡有些陡,以后你自己爬注意安全……”

“你看这棵树,枝桠朝下,应该是长了日本松干蚧。这种情况必须报林业部门,请技术人员来查看,如果确认受害,还得进行清除……”

郑代刚自父亲辞掉护林员一职后,便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

“爸爸为人正直,也很能吃苦,特别喜欢这份工作,我不想给他留遗憾,所以选择接任护林员,延续父亲这份护林心愿。”小郑说。

“年纪大快跑不动了,现在年轻人愿意继续干下去,心里感到高兴,希望他比我做得更好。”

清风拂山岗,父子俩在林间席地而坐。郑代刚依然“唠叨”着护林的注意事项,郑德令则把途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向父亲请教。

青山绿水,一对父子,相对而坐,守护着一方青绿。这是两代护林员的选择,也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

--> 2024-08-0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1136.html 1 两代护林员接力护青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