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修文大木村:

旅游兴 乡村美

游客在尽情演奏乐曲。

大木村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接待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学生开展研学。

文/图 杨小友

夏日早晨,阳光明媚。走进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金叶湖波光粼粼,掩映在青山之间,湖两岸民宿、客栈、农家乐鳞次栉比,广场上银杏挺拔,游客在长廊里、银杏树下歌唱、吹曲,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平香源客栈紧挨村广场,一大早,老板陈吉珍从地里摘蔬菜,到几公里外的镇上购买新鲜猪肉,为避暑的游客午餐做足准备。

“客栈11个房间全部住满了,游客来自湖南、湖北,都是往年来避暑的回头客。”准备好食材,清洗放好,陈吉珍拿过凳子,稍坐下来,打开了话匣子。

8年前,大木村基础设施滞后,尽管拥有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但处于藏在深山人未识,陈吉珍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外出务工。当该村启动乡村建设,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生态环境等旅游资源凸显,大木村顺势而为发展乡村旅游。

看准时机,陈吉珍家将房屋装修一新,置办家具、家电,开办客栈,率先吃上“旅游饭”。“当时只有10个房间,能接待20人入住,第一批游客来自重庆,包吃住,一天80元。”她说,今年新增一个房间,满足游客避暑旅居需求。

历经8年,在游客推荐和口碑相传中,每年夏季,湖南、湖北等地游客慕名而来,在她家客栈避暑。避暑旅居火爆,陈吉珍家收入年年增加,每年客栈经营收入三四万元。

距离平香源客栈50米处,村民李孝凤开的顺琼米酒馆和红峰农家异常火爆。“今天中午接待三桌,从7月初开始天天都有游客和团队就餐。”他说。

他家农家乐一次可接待10多桌100余人,生意火爆时,还在院子里加桌。而酒馆成为村里规模较大的“老字号”,以布依族传统酿造技术,采用高粱、大米、玉米、小麦酿制,每次酿酒3万斤左右,推出不同层次“四粮酒”,顺利注册了“顺琼”商标,吸引周边村寨村民和游客购买。去年,光卖酒收入达10多万元。

现在,大木村乡村旅游欣欣向荣,发展民宿、客栈15家,床位460张。在此基础上,去年,该村挖掘红色文化,引进贵阳优博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盘活100套闲置农房,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探索“文化+教育+旅游”的研学旅游新模式。

该基地占地100余亩,配备训练场、食堂、篝火广场、宿舍、耕地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农耕科普教育、国防体育活动。今年1月,大木村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正式运营,上半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成为该村经济新增长点。

旅游兴,产业旺。大木村以旅游为引擎,同步发展优质水稻、猕猴桃、林下菌、韭黄各1000亩,与旅游同频共振,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去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70元。

产业引领,大木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风文明齐头并进,村庄焕然一新: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

如今的大木村,村容靓丽,游人如织,农文旅蓬勃发展,群众依托产业致富,笑容满面,一幅产业兴旺、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 2024-07-30 修文大木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0970.html 1 旅游兴 乡村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