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瑶)7月22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省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省11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3%,23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今年来,我省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和一系列措施,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第一季度,黔东南州、安顺市、黔南州、黔西南州、铜仁市5个市(州)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进入全国前30名。
奋力实现重点河湖治理攻坚突破。立足当前污染防治的突出问题,我省开展乌江清水江流域磷污染防治攻坚、赤水河流域白酒污染防治攻坚、松桃河锰污染防治攻坚、南明河等城市贯城河黑臭水体污染整治攻坚、深化草海综合治理攻坚,持续深化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2023年印发的《贵州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既定目标、任务按时序推进,全省共排查河湖岸线逾1.8万公里,51条重要河流已排查出5196个入河排污口。入河排污口纳入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截至目前,各地已完成具备监测条件的入河排污口水质采样监测,监测率达100%。
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十四五”以来,我省每年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目前,排查发现的30处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25处,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此外,依法依规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每年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按月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按季度对农村千人以上和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全面掌握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加快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施行以来,已开展两轮次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充分学习和借鉴获得国家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的经验和做法,对全省部分河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和水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前谋划我省创建国家美丽河湖清单,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力争达到40%左右;到2035年,力争创建96条国家级美丽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