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修文六桶镇:生态农业富民美环境

王祥洪

盛夏时节,走进修文县六桶镇,微风中混杂着淡淡的李子香,远处不时传来阵阵蝉鸣,满目苍翠,风景美如画。

近年来,六桶镇大力践行“两山”理念,以党建引领,释放产业发展活力,通过“党支部+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充分互动,构建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在充分保护乌江流域绿水青山的同时,用科学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种养结合 勾勒生态循环新路线

离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合作社不远处,有一家生猪养殖场。一直以来,粪污处理一直是生猪养殖场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干粪的堆放和处理后粪水的排放,长期被附近群众投诉。

如何将粪污进行资源化、生态化利用,成了政府和群众的当务之急。在六桶镇党支部的协调及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合作社铺设了连接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池管网,将养殖场的生粪水引流至合作社的大兴田青脆李基地发酵池。生粪水经过40余天的自然发酵后,可作为有机肥水在李子基地喷淋使用。管网整体长约5.9公里,有效喷淋面积达500亩以上,基本实现李子基地核心产区的全覆盖。此外,园区周边的10余户农户也能无偿使用肥水。而养殖场的干粪则放在李子树下堆肥,作为秋冬肥使用。此做法在减轻养殖场粪污处理负担的同时,又有效增强了李子基地的土壤肥力,减轻购肥费用,实现一举多得,两方获利,还惠及周边农户。

相关数据显示,施用有机肥比施用普通化肥的李子树掉果率明显下降,产量高出30%。目前,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合作社已节省肥料费用5至6万元,青脆李产量达40万斤左右,比往年增产约10万斤,产出的还是生态环保的“有机李”。生猪养殖场节省粪污处理各项费用约3万元,粪污利用率达70%以上。

以草抑草 描绘生态防治新色调

在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合作社的日常管理中,杂草控制是另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杂草生长迅速,会跟果树争夺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影响李子树的生长和结果;另一方面,杂草还会为害虫提供栖身之所,影响李子的品质和产量。虽然除草剂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但如果除草剂在土壤中过量残留,则会危害果树的根系、破坏果园土壤生态。同时,除草效果受雨水、风力、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影响,用量不好控制,效果也不够稳定。

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合作社决定以草抑草,投入9000元引种三叶草等,对杂草进行生态防治。三叶草适应性强、再生力强、固土力强,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不与果树争抢土壤深层肥水。成片覆盖后,还能破坏杂草生长条件,从根本上抑制杂草生长。是固土保水、抑制杂草、养护土壤的理想植物。同时,三叶草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畜禽的优质饲草。当地农户在支付一定费用后,可自行按照约定到种植基地收割饲草,对合作社而言,既能省掉除草的人工费用,还能小赚一笔。

此外,该李子基地还会赠予生猪养殖场部分饲草,为生猪养殖场节省一定的饲料费用。通过以草抑草,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合作社节省人工除草费用3万余元,李子基地杂草占比不超过5%,水土保持率达99%以上。

科学管护 描绘生态农业新图景

在李子树的生长过程中,树体汲取的养分多用于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如果不进行修枝,树体过大,会相互影响光照,降低挂果量及果实质量,且树体过高也不便于采果。

从科学管护的角度出发,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合作社每年会定期组织农户对李子树进行修枝疏果,剪除老枝、缩剪弱枝,疏掉纤弱花和过密花,疏除畸形果、病虫果,控制树冠高度,优化果林的通风透光条件。

为防止果子被太阳晒伤及过度淋雨,在农业部门的补助下,合作社还为李子基地安装了防雨设施,为李子树搭建起清凉“帐篷”。并配备防虫设施,将日晒、雨淋、虫蛀等自然因素对果实的伤害降到最低。

通过种种科学管护手段,今年,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合作社的果子晶莹透亮、个头喜人、风味绝佳,产出的“有机李”作为优质商品果,深受消费者喜爱,利润也非常可观。

修文县六桶镇以大兴田青脆李基地为支点,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在秀丽的乌江河畔绘就出一幅生动的生态循环农业新画卷。

--> 2024-07-1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0232.html 1 修文六桶镇:生态农业富民美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