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为时代奋斗者塑形立传

《沸腾的群山》剧照。

杨荣昌

在央视八套热播的电视剧《沸腾的群山》,以贵州万山区产业转型升级为原型,讲述丹山在汞资源枯竭之后,克服重重困难,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变为绿色生态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电视剧展现了宏阔的社会视野和精微的人性律动,将1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丹山这个缩影表现出来,铺展开一幅新时代奋斗者克难奋进、砥砺前行的壮美画卷。

电视剧刚开始便呈现出一个凝重的场面,背景是2008年寒潮来袭。在贵州山区蜿蜒的公路上,漫天风雪中一辆破旧的客车载满了被劝返的群众,他们因矿山停产生活无着落而“上访”,由此拉开了矛盾冲突的序幕。矿产资源枯竭直接影响了矿工们的生存,也逼迫着当地党委政府谋求新的发展。区长冯白杨、副区长林芳菲等人一方面冒着风雪转移困难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方面积极寻找新型产业发展的路子,四处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他们以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满腔赤诚,怀着改变贫瘠现状的强烈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体现了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和赤胆忠心。

矛盾是推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冯白杨等人的梦想并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与曲折。丹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一家文旅企业想来投资开发旅游业,但因其不切实际的浮夸,以及超出政府承受能力的风险,项目最终流产。在美丽的愿景面前,区委、区政府没有盲目上马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是尊重现实作出慎重决策,这既反映了市场的复杂性,也考验了领导干部在面对风险挑战时的定力和魄力。为了引进大型农业企业进入丹山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冯白杨等人到农业企业考察,以不畏其拒、情真意切的态度打动了公司高层,从而在一个以工业产业为基础的地区发展起特色农业,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这些行为和举动,在剧中没有以概念化、标签化的方式呈现,而是丝丝入扣、细致入微,遵从事物发展的逻辑和情理,重点凸显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丹山区委、区政府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是电视剧的主线,另一条线索是民营企业家郭兴东返乡创办汞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作为老牌的工业基地,丹山承载着数以万计的矿山工人的梦想,他们扎根于这方土地,挥洒青春的汗水,枯竭的资源让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重新面临贫困。如何破茧成蝶、在阵痛中走向新生?成为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难题。郭兴东作为矿工的后代,又在南方打拼多年,积累了相应的资金和经验,他婉拒了继续留在广州的邀请,义无反顾地回到故乡。在政府的支持下,郭兴东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工友们一起创办企业,既从经济层面破解了积重难返的传统工业更新迭代问题,又妥善安置了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保持了社会稳定。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新时代企业家敢为人先、担当尽责的进取精神。

《沸腾的群山》可谓一个典型意象,不仅象征丹山一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也彰显出作为核心元素的人的奋斗价值。该剧塑造的人物形象涵盖了社会的多个层面,有政府官员、民营企业家、基层村干部,也有退而不休的原企业管理者,以及生活于城市的普通群众,他们在时代大潮推动下的积极作为,在社会变革中的灵活应变,在困境重压下的主动求生,闪烁着人性至善至美的光芒,丰富多彩又感人至深,是每个人的坚韧不拔的努力,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说,这是一部为普通奋斗者塑形和立传的成功之作。

该剧可取之处还在于精良的制作。为了让观众有“冻”彻心扉的体验,剧组在冰天雪地里连续奋战,演员们冻得脸颊通红,睫毛结冰,仍一丝不苟地完成拍摄。此外,绵延数十公里的矿洞,散发着幽深而诱人的魅力;废旧的老厂街,投射出20世纪繁华喧嚣的影子;十万大山,让人无端生出振臂一呼山鸣谷应的豪迈激情。包括剧中人物偶尔蹦出的贵州方言,也俏皮活泼,饱含生活气息,为剧作增色不少。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楚雄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 2024-07-1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0217.html 1 为时代奋斗者塑形立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