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夏日乌蒙,气象万千。
时光回溯。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从“试验”到“示范”,毕节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2022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赋予毕节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的战略地位。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毕节牢牢把握体制机制创新区的战略定位,不断完善统一战线参与机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化能源工业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完善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注入强劲动力。
统一战线参与机制加快完善
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统一战线不断在毕节实施帮扶项目,培训各类人才,提出发展建议,帮助对口帮扶县(市、区)制定重大规划、推进产业项目等,为助力毕节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磅礴力量。
新征程上,统一战线持续发力,探索“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新模式,在巩固“地域”帮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科技、产业、教育等“领域”组团式帮扶,汇聚更大力量助力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
7月11日,走进赫章县金银山街道金山社区,赫章同创尚依服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加工服装。“只要肯干,多劳多得,还能顾及家庭,比外出打工方便。”工人吴道江嘴上说着,手上的活也没慢下来。
据了解,赫章同创尚依服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拥有专业生产线和技术团队,定制的旗袍、西服、校服等服饰畅销国内外。
立足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中央统战部和广州番禺区联合引进广州如升吉贸易有限公司,于2022年11月在金山社区成立赫章同创尚依服服饰有限公司,吸纳搬迁劳动力近百人就业,每年实现劳务收入300余万元。
倾情帮扶助发展,携手奋进好生活。2023年来,毕节持续健全统一战线长效支持机制,建立统一战线助力毕节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专家指导组;统一战线帮助联引省内外58所知名院校(58所包含中小学、高校)、21家知名医院结对帮扶毕节的学校、医院;协调16名专家人才担任(兼任)毕节高校(医院)校(院)长,实现毕节所有高校、三级医院全覆盖。
多党合作实践成效显著。中央统战部将毕节231个项目纳入《统一战线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项目计划》;协调东部省市统一战线,帮助毕节“订单式”培训各类人才2万余人次;全国统一战线在毕节开展帮扶项目1108个、落地资金3.46亿元,培训、义诊人数达49.71万人次(培训44.32万人次、义诊5.39万人次)。
创新机制激活力,优化模式促发展。随着统一战线参与机制的加速完善,各方支持毕节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广泛凝聚,统一战线支持毕节发展,助力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精准施策增强经营主体活力
7月13日,走进毕节高新区清华同方计算机毕节生产基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车间工人忙而有序地进行着零部件装配、调试、包装等工作。
2022年,经招商引资,同方计算机毕节生产基地成功落地。同方计算机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PC厂商,企业入驻毕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选择来毕节,主要考虑到这边良好的营商环境。”基地负责人蒋俭元说,基地建成投产后,填补了西南区域多媒体大屏、打印机生产的空白。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来到毕节,成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毕节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打造“贵人服务·毕须办”政务服务品牌,开展“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为企业经营手续办理提供便利。2022年,毕节市将深化“贵人服务·毕须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试点申报为全省“一市一示范”改革项目,2023年,该项目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改革试点”。
“不到半小时就拿到证,这个政务中心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毕节市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人员张定东满意地说。
数据显示,2023年,毕节市3635个“全省通办”事项、275个“跨省通办”事项实现落地服务;引进优强企业207家、产业项目566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10亿元。2023年,市级大厅综合窗口服务评价实现“零差评”。
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毕节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聚焦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着力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构建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推动资源环境市场流通交易与制度创新,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探索开展环境资源权益融资,探索建立绿色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
2023年,金沙县纳入国家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全市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1宗;黔西市成功入选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在赫章、纳雍开展砂石矿“净矿”出让试点并出让采矿权7宗;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富民贷”“富农产业贷”7.76亿元。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推进,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毕节通过持续深化能源工业运行机制改革,增强经营主体活力。2023年,纳雍、金沙、黔西经济开发区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2960万吨、供应电煤3896.97万吨,向湖南、重庆、四川等周边地区送电36.78亿千瓦时,全年电力用户市场化交易电量30.17亿千瓦时。
筑巢引凤推动区域开放合作
7月14日,走进位于黔西经开区的贵州黔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控制室里近30台显示屏上,分别显示着乙二醇合成等生产数据,工作人员紧盯数据变化。
“如果数据有异常,控制台就会发出警告,技术人员就需及时调整。”该厂厂长郭全伟说。
黔希化工曾以生产乙二醇为主,年产优等品乙二醇30万吨。近年来,由于市场波动,黔希化工发展陷入困境,公司亏损严重,生存举步维艰。在黔西市政府支持下,企业决定充分利用生产乙二醇过程中产生的富余资源,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发展。
利用宁德时代、比亚迪、恒力等头部企业落户贵阳的契机,黔西提出以黔希化工为龙头“链主”企业,充分利用公司的富余资源,推进产业大招商,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大力引进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前驱体等产业相关企业入驻,进一步做强化工产业链。
通过黔西市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上海蕙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锂想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相继入驻,分别于2021年、2022年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和年产6万吨碳酸甲乙酯生产基地,其生产原料便是来自黔希化工的二氧化碳、蒸汽等。如今,两个项目已落地生产。下游企业的发展,拉动黔希化工转型升级,每年可给黔希化工带来收益7000万元左右。
黔希化工的转型,让黔西化工产业集群初见规模,加速推进了黔西新型工业化发展。
今年3月,黔西经开区与毕节高新区、金沙经开区、织金经开区、纳雍经开区、威宁经开区等被认定为贵州省重点开发区,成为毕节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区域开放合作进程中的生动注脚。
据了解,毕节依托开发区这一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大力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沟通对接,促进协作互补,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将开发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主阵地”。筑巢引凤,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与此同时,毕节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黔中城市群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等,扩大区域协作发展“朋友圈”,加快建设多向衔接开放通道,奋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如今,毕节开放的门越来越宽,区域协作程度越来越深,朋友圈越来越广。2023年,毕节与广州合作共建的8个产业园区新增引进企业42家、落地投资15.47亿元;推动毕节—宜宾、贵阳—毕节合作协议加快落实;大方、威宁纳入省级“乡村外贸”试点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4亿元、同比增长10.9%。
共建共享增添民生福祉
每周的黔西市文化馆舞蹈室,总是热闹不断。来自黔西老年大学的数十名老人在老师带领下学习舞蹈。学员陈义霞就是其中一位,老年大学开设的舞蹈课程,已成为她退休后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黔西市老年大学通过拓宽办学思路,整合线下相关场地资源,开设特色教学课程,满足老年人多元精神文化需求。
“在这里,我们除了收获新知识、认识新事物,还能结识新朋友,真正让我们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陈义霞说。
大力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是毕节市不断完善共建共享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毕节市不断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完善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毕节市加速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医疗卫生健康保障、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脱贫群众为重点,健全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机制,健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群众与龙头企业联结发展,创新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办新型集体经济;深入推进教育薄弱环节改善提升,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提升高等教育供给质量,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等举措,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升优生优育保障服务水平,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健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医疗卫生健康保障;通过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保障,健全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等,持续兜牢社会保障底线。
2023年,毕节市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8.3%;完成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18所、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所、普通高中学校3所,新增教育学位4.3万个;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开诊运营,新增三级医院3家;全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