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做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这篇大文章

文志杰 张林 左宇军

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强调,牢记“国之大者”和“省之大计”,树牢发挥比较优势做强产业的鲜明导向,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加快推动全省矿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实支撑。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推进“富矿精开”的重要意义,做好矿产资源产业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以转型升级稳住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推进传统与现代的稳定过渡,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

立足矿产开发现状,发挥空间资源优势。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已关闭矿井与在产矿井的空间资源与井上、井下高度差资源,是发展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产业的基础,尤其是提升了与分布式发电等结合的小微型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潜力。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必须立足矿产资源开发现状,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安全,才能统筹发展,发挥矿产等资源优势。

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大规模储能系统。“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等问题,迫切需要建设储能设施以保障电力系统供给稳定。抽水蓄能电站可以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利用、实现多能互补、打造安全可靠与经济灵活的电力系统。贵州作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电力输出省,依托能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不断夯实,随着抽水蓄能电站的快速发展,有条件成为南方区域的重要储能基地。抽水蓄能电站一旦与贵州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建设配合运行,可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新能源电能利用率。

把握行业政策走向,加快储能产业布局。“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基于此,《贵州省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规划》提出,抽水蓄能规划比选站点35个,总装机规模4080万千瓦。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受地形、土地占用、工程成本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制约。矿产资源开采后形成了巨大的地下空间且具有天然高差与充足的水资源,为改建抽水蓄能电站提供了良好的势能条件、地理条件。在减少土地占用和景观破坏的同时可降低电站建设投资与建设周期,有望破解矿井关停引发的人员安置、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综合性社会问题,为发挥我省矿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储能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新的思路。

着力产业创新规划,强化产业发展韧性。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认真解读国家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中各项优惠措施,争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关闭/废弃矿山抽水蓄能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创新是推进“富矿精开”的关键出路,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在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大科技攻关投入,坚决补齐技术方面的短板,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人才国际化视野。同时,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从产业需求角度加强先进理论研究,优化施工工艺与方法,形成有利于新理论、新技术应用的独特优势,加速理论成果向现场应用的转化,最终为关闭、废弃矿山抽水蓄能电站设计、灾害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指导,积极推进关闭、废弃矿山抽水蓄能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 2024-07-1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0056.html 1 做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这篇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