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土特产变成“金饭碗”

—黔东南养蜂达人返乡创业打造“甜蜜事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佩佩 王芳蓉

黔东南州黄平县永爱村,地处原始森林朱家山的边界,这里青山挺拔、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鸣悠悠,是养蜂的理想之地。

张晓慧从小在永爱村长大,养蜂技艺已在家族传承百年有余,家中五代人都是养蜂能手。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张晓慧很早就熟悉了养蜂的传统技艺。大学毕业后,张晓慧虽然留在省城贵阳工作,但心中始终埋着一颗甜蜜的“种子”。

2018年,儿子考取大学后,张晓慧卸下照顾孩子的重任,关闭了在贵阳的公司。41岁的她毅然选择返乡创业,成立了贵州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刚起步的两年特别艰难,没有路,没有水,网也不好,从贵阳开来的一辆越野车,两年跑坏8个轮胎。”说起创业经历,张晓慧有些哽咽。

“大家都断言我坚持不下去,但是我有信心做大做强。”张晓慧坚定地说:“我认为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强大动力,传统养蜂必须与现代科技结合,走规模化发展的路。”

为此,张晓慧积极引进人才,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等高校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开展中华蜜蜂育种保种、示范养殖、蜜源植物培育、种植等研究。接下来,又聘请清华博士和中央民族大学博士作为顾问,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和辽东学院引进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在读博士1名以及5名本科生,组成一支15人的科研团队,推动苗疆蜂业快速发展。

如何获得更多村民支持?张晓慧也有自己的思考。“采集甜蜜、回馈故土,青山绿水、共同致富”,这16个字是张晓慧创办企业的初衷,她深知,只有与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赓续初心、有始有终。

目前,公司在永爱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共建有中蜂养殖基地67个,养殖中蜂6000多箱,成为黔东南州最大的中蜂养殖基地。每天到基地务工的农户就有48人,灵活就业300多人,利益联结困难群众2800多人。

公司还鼓励农户参与养蜂,派遣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定点、定人一年期的专业保姆式帮带培训。目前,公司年采收土蜂蜜16万斤,预计产值达2400万元。

此外,公司还与黔东南州50余家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养殖中蜂1.2万余箱,把黔东南州原本散、乱、小、不成规模的养蜂合作社和蜂农组织起来,解决了技术难和销售难等问题。

去年,张晓慧作为贵州省政协委员在全省两会上,她建议发挥养蜂区环境优势,将蜂蜜产业提质成我省特色农产业之一,让“土特产”变成“金饭碗”。

如今,蜜蜂在花间飞舞,青山绿水间的永爱村,迎来了自己的丰收,张晓慧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 2024-07-16 —黔东南养蜂达人返乡创业打造“甜蜜事业”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9935.html 1 土特产变成“金饭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