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氮气15、二氧化碳5、氧气80、排气次数2……”7月6日凌晨,在贵州味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熟练地在气调包装机上输入预定参数,随着机器运转,一盒盒净菜产品有序包装,几个小时后,这些产品将出现在盒马鲜生、沃尔玛等超市柜台上。
“通过这项技术的运用,公司净菜产品的货架期得到延长,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贵州味特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登荣说,这项技术解决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保鲜难题。
王登荣所说的技术,是贵阳学院教授王瑞团队针对味特食品发展需求,集成创新的一项气体微环境技术。王瑞说,“我们根据不同食品原料的生理特性,将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气体进行配比,以抑制净菜产品的品质裂变,延长它的货架寿命。”
成立于2006年的贵州味特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健康“蔬菜链”生产及销售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着17年的航空配餐食材供应经验。
2021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味特食品不得不思考转型发展的路径。
作为主营生鲜产品的企业,净菜系列产品是味特食品的核心业务,其转型面临的最大难题正是因缺乏保鲜技术,导致净菜产品货架期太短。
所谓净菜,是指企业通过对蔬果等产品进行加工,去除不可食用的根、茎、叶等,生产出具有一定保质期的安全、新鲜、整洁、方便的蔬果产品。其特点是消费者购买后不需要再做进一步处理或适当水洗即可直接烹调食用。
“当时我们生产的净菜产品通过传统包装加工方式只能存放一天。”王登荣表示,延长货架期,须有技术支撑。
味特食品的技术需求很快得到回应。得益于贵阳学院和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校地融合模式,王瑞作为科技特派员,带领团队入驻味特食品开展净菜加工技术攻关,并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案。
王瑞说:“这项技术应用最大的难度在于要找到不同食材间的平衡点,比如青椒炒肉丝,青椒和肉丝的保质期都不一样,我们要通过三种气体的有效配比,使它们的保质期达到一致。这需要大量实验去验证。”
“公司的净菜产品目前有480个单品,每个单品至少涉及20次以上的试验,最终得出合适的配比参数。”王登荣说,“现在我们只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输入参数,就能实现批量生产。”
随着这项技术的深度应用,困扰味特食品的另一个难题也得到解决。味特食品一年约有8000吨的原材料需要冷冻冷藏,库存压力大,且过去传统的冷冻保鲜不仅成本高,损耗也大。如今,解决了保鲜问题,原材料仓储压力也大幅降低。
技术应用后,相比2021年,味特食品在2023年的销售收入增加了30%,达到1500万元左右。目前,这项保鲜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这几天,味特食品正在和王瑞团队沟通,希望在食用菌加工、酱卤等休闲食品领域,继续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王教授团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每次遇到问题都随叫随到。”味特食品的生产时间是在晚上,让王登荣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凌晨4点,生产车间遇到了技术问题工人无法解决,一通电话后王瑞及时赶到并快速处理了问题。
让王登荣更加感慨的是,这个项目得到贵阳市科技局立项支持,味特食品整个过程没花钱就解决了问题。王登荣说,“这对于我们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在王瑞看来,味特食品的变化离不开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赋能。他说,“贵阳市科技局和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现场征集企业技术需求,把问题找准后,又牵线搭桥,带着企业到贵阳学院寻找解决方案,这些工作他们做得都非常扎实。同时,味特食品对我们拿出的方案执行力度也非常强。”
这几年,味特食品也越来越意识到,要保持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必须要依靠转型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此,味特食品与贵州大学、贵阳学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展开深度合作,创建人才工作站、贵阳市生鲜农产品质量研究中心等,为公司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
如今,味特食品不仅形成了以大客户、集团公司等大型单位食堂为主的客户群,其产品还进入盒马鲜生、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内大型商超及连锁便利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