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日头逐渐炽烈,七星关区生机镇的多处岩壁上早已是一片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放线测量、钢筋搭筑、铺就砂石料、水泥浇砌……生机镇29条沟渠的重建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片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土地,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水利集中建设改造,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机公社山连山,远望大河喊口干。缸里没有三碗水,既愁吃来又愁穿。”20世纪的生机镇曾久久流传着这样的歌谣。1956年,饱受缺水之苦的生机镇下定决心横劈山腰引水,从镰刀湾村开始,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引水之路。
为引源头活水来,十年间,牺牲15人,受伤千余人,重伤50多人,镰刀湾天渠、高流天渠、长岩天渠等总长135公里的10条“生命天渠”先后艰难出世,这些天渠如同一条条银色丝带,绕在群山之间,成为生机镇的汨汨生命之源。如今,60余年过去了,这10条主要水脉和20余条支脉共同灌溉着生机镇2万多亩农田,惠及群众3万余人。
先辈辛勤开渠,后辈守护传承。自1997年首次天渠小面积翻修以来,已过去二十余个春秋。如今,七星关区宋官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024-2025)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对十条天渠及多条支系沟渠进行翻修与拆除重建,其中,第三标段的生机镇更是重任在肩,涉及29条沟渠的改造,包括9条需翻修的天渠和20条需拆除重建的支系沟渠,总长达到67.7公里,覆盖生机镇的12个村落。
自今年3月工程启动以来,各项改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预计整个工程将吸引近300名本地务工人员和外地技术工人共同参与。目前,工程已完成约三分之一的进度,预计将于今年11月全面竣工。
在生机镇,长岩天渠和落涧沟天渠是此次改造工程中重要的两条。长岩天渠的支系长岩沟渠从上大寨至下大寨,绵延1.2公里,穿越巨石峻岭,可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宝贵的灌溉水资源,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和过水断面不够等原因,长岩沟渠的灌溉效益一直未能充分发挥。此次改造工程将对其进行全面翻修,以期恢复并提升其灌溉能力。
“落涧沟天渠源头是凉水洞,也是生机镇坡上村的饮用水源,沟渠存在渗漏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灌溉效益。如今,通过拆除重建、加深加宽,水流更加顺畅,灌溉面积也更广了,周边群众都很高兴。”七星关区生机镇水务站站长丁晓宇说。
“生机天渠”作为农田灌溉的主动脉,是生机镇水稻、刺梨、橘子、李子等经济作物茁壮成长的源泉。依托这些沟渠的改造工程,生机镇正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坡上村党支部书记刘洪超介绍,改造工程覆盖了坡上村及周围1000多亩刺梨地。在充足水源的灌溉下,今年坡上村还新增了500亩高粱种植,为群众的美好生活带来更多的“生机”。
愚公移山意犹坚,劈山引水志如磐。生机天渠,见证了生机镇发展的历程。如今,它将以崭新的面貌继续守护这片土地,为当地群众带来丰收的希望与未来。
生机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李逢源表示,此次改造工程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每一条沟渠都能发挥出最大的灌溉效益,同时注重节水技术的应用,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运营,使这些沟渠成为推动当地农业更好发展的重要力量。
(李永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