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黎平翘街:记录历史渊源 沉淀文化古韵

黎平会议纪念馆。 张才林 摄

黎平会议纪念馆讲解员为党员干部进行现场教学。 张才林 摄

翘街一景。 熊正安 摄

毛泽东住址。 张才林 摄

红军广场。 吴光辉 摄

古城墙。 吴光辉 摄

黎平会议会址。 (黎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两湖会馆。 熊正安 摄

翘街游人如织。 张才林 摄

黎平府衙。 (黎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石含开 通讯员 张才林

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有一条扁担街——翘街,因地形中间平、两头翘而得名。街区集古城文化、红色文化、商贾文化、民族文化等于一体,古巷道、四合院、封火墙等建筑古香古色、遗存完好,不仅记录着黎平的历史渊源,更沉淀着侗乡的文化古韵。

明清时期,翘街商贾云集、包罗万业、贸易繁盛;当下,不论是新修复的黎平会议纪念馆、黎平府衙,亦或是老街上新生的传统手工店、特色美食店、文创商铺等,都承载着古今人们的情感、生命和智慧,浓缩了过去、延伸至未来,在历史星河中熠熠生光。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翘街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在这里,党和红军首次调整了长征落脚点,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战略方针问题,谱写了中国革命光辉的一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如何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长征精神,传播新时代价值,助力高质量发展?

黎平县循序渐进地修复、活化,让翘街老而不衰、魅力常在的同时,还将黎平会议会址等革命旧址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列为重要载体,使其成为助推旅游发展的红色IP、党性教育重要平台、学生红色研学基地等,助力红色文化传承。

如今,翘街古朴与现代融合,老街与新景共生,不仅为城市重塑“活着”的记忆,还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相继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级AAAA景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

每逢节假日,翘街境内的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毛泽东住址、红军广场等一处处红色地标都会迎来如织游人,人们用脚步丈量一段段古老历史,感悟今日幸福生活的同时积蓄力量为美好明天奋斗。

--> 2024-07-1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9781.html 1 黎平翘街:记录历史渊源 沉淀文化古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