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鸿斌 金可文
“婚姻之本,在于两情相悦,非以财物相诱。今之世人,往往以彩礼之多少,衡量婚姻之贵贱,岂不谬哉?”
6月30日,天柱县“古戏新唱·文艺乐民”侗戏展演活动在渡马镇杨柳村“合约食堂”舞台开演。来自天柱县石洞镇汉寨侗戏团用铿锵有力的唱腔、专业的表演,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让戏迷们看得目不转睛,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之前村里宣传村规民约就是广播宣传、发放手册等,但我们文化水平不高,往往看不懂,也听不进去。”杨柳村村民王玉芝说,“现在村里唱侗戏宣传,我听得懂,也爱听,很接地气。”
“侗戏经过创新,融入了新元素,唱出了乡村新风,传递了和美新韵,让观众感受到了新时代乡村的精神风貌。”72岁的龙盘村冲头侗戏团老戏骨陈光涵说,如今的古戏新唱,唱出了新感觉。
据了解,从明清至今,侗戏已有300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特色和娱乐教化作用,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必演节目。目前,天柱县有侗戏剧团10余个,演员300多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唱戏听戏的人越来越少,各剧团面临着解散的危机。为了将侗戏传承下去,天柱各侗戏团积极寻求创新之路。他们借助新媒体,学习短视频制作,把剧本内容与文明新风、法治建设、安全生产等内容相结合,通过通俗易懂的表演方式向群众宣传文明新风,唱响时代新声。
“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承,我们不仅在演出中融入了群众听得懂的剧本故事,还在编剧、表演、音乐、演奏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提高和完善。”渡马镇杨柳侗戏团团长周宗治说。
展演活动上,《穆桂英挂帅》《公主讨伐》《夜战马超》《猿门斩子》《穆柯寨》等剧目陆续登台,精彩的打斗画面,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引得观众纷纷鼓掌、拍照、拍视频。
天柱县发挥非遗传承人、侗戏班等群体的作用,积极探索“侗戏+”模式,利用戏曲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党的好政策、文明新风尚送到群众身边。
今年,天柱县制定《2024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方案》,结合天柱县“注溪社节”、“四十八寨歌节”、邦洞四月八“耕牛文化节”等民族文化节日,鼓励各个侗戏班创作形式多样的作品,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已开展送戏下乡文艺巡演1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