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珍情
入夏,从江县城关第三小学的师生们背上画架,来到平日开展劳动教育的劳动实践基地,小小画笔描绘着平日悉心照料的作物及鲜花。从播种到茁壮成长,师生劳动成果以及对作物的情感一点点展现于画作,这片熟悉的田地也成为了最生动的写生课堂。
不只是写生课,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的紧密联系,是课本通向实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贵州省各级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因校制宜,校内校外,通过劳动教育持续拓展“第二课堂”,以劳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促学科融合提质
学校场地、设施及环境是劳动课程实施最基础的资源。许多中小学在校内建起了劳动实践基地后,结合课本灵活运用,将美术课、语文课、科学课等“搬”进了劳动实践基地。
在桐梓县风水镇火石小学校园内,围着一块块菜地,学生们正给蔬菜浇水、施肥、除草……火石小学正是依托这块2019年就打造的“小菜园·大德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构建每周的劳动教育课,将劳动教育充分融入其他学科教学。
据火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何永远介绍,学校结合科学课《观察凤仙花》、语文课《我要的是葫芦》等课程内容,提供凤仙花、葫芦等种子,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从种植、发芽、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让课程体验更加生动。
“劳动+特色”拓展育人模式
4月2日,兴仁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师生走进尖山基地,在一片茶园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在采摘现场教授学生采摘茶叶的技巧。
“我们专业开有茶艺课和手工制茶课,到尖山基地进行劳动实践和了解茶叶的生长、茶叶的习性,以及茶叶的加工,也为学生今后在这个专业的就业发展奠定实践基础。”兴仁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教师胡年明说。
2021年,贵州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色,融专业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公益劳动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
日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安顺市平坝区第二中学版画社团的十余名学生手执刻刀,精心刻画着自己的作品。
学生运用木刻版画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培养勤动脑、巧动手的良好习惯,形成工作的条理性,多方面提高劳动素质。
以赛促教激发潜能
“准备好了吗?比赛正式开始!”近日,黔西市第二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高中组决赛在毕节市第二实验高中举办。围绕“美食小当家”“最美小护工”“智能小专家”等项目,4支学生代表队参加了决赛。
去年7月,贵州省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省级竞赛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清镇校区举行。在不同年级组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省级竞赛现场,选手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一起整理行李、洗刷家具、缝制衣服等,争当清洁小卫士、厨房小管家、智能小专家……
2023年,贵州在全省启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坚持思想引领、有机融入、实际体验、适当适度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项目化地组织不同学段的学生参与竞赛,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在日常生活中长知识、增本领、强技能、塑品德,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同时推动贵州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日常化、规范化、多样化。
从校级、市级再到省级赛事,贵州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朝着常态化、生活化迈进,各类劳动竞赛项目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融合,持续激发学生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