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锦绣社区,黔西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来自该市24个乡镇271个村的17902位群众在这里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新环境带来了新变化。62岁的张明宇每天早晚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和智能手环打交道——每天晚上睡觉前,他要轻轻地从妻子曾禄禄手上取下手环、充上电,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要给妻子重新戴上。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半年多。
“多亏社区党组织配备了这个手环,媳妇才没有走丢。”张明宇告诉记者,半年多前,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一个人外出迷失了方向,在智能手环的准确定位下,他和社区干部在30公里之外的林泉镇找到人。
张明宇口里的手环,是2023年锦绣社区利用帮扶资金专门为特殊群体配备的智能手环,手环与社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关联,不仅可以查看佩戴人的活动轨迹,还能监测他们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率、呼吸等各项指标。
数字时代有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方式,在刚刚启动搬迁的2018年,社区干部大部分的服务工作是送群众回家。
有的老年人一辈子待在农村,年过古稀才住上楼房,感觉“处处都长得一样”;有的群众总说不清楚自家的具体楼栋和房号,社区干部带着一找就是一个钟头……
“群众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锦绣街道党委书记史康回忆,当时为帮助搬迁居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街道党组织为社区300多名居民量身制作了“连心卡”,卡上印有居民本人和家属的姓名电话、具体居住楼栋房号信息,还有社区干部、楼栋长的联系电话,可随身携带。
“把社区打造成为易扶搬迁户的幸福港湾。”6年来,锦绣社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安装311个高清摄像头,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防控目标;搭建集AR地图、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多功能党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形成“一图知全局、一码解民忧、一环破难题、一网全监测”模式;在69栋185个单元楼张贴“微诉求”二维码,分分钟完成应急处置和便民服务,实现群众诉求“码上办”……一项项贴心暖心的服务,让锦绣社区的易扶搬迁户真正融入了现代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