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西秀区彩虹社区:

搬迁之后,打开门做生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老板,最近生意怎么样?”6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西秀区新安街道彩虹社区,正遇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门云走访居民,热络地与群众打招呼。

“中午顾客比较多。”张治忠和妻子正忙着洗菜、切菜,为即将到来的营业高峰作准备。

彩虹社区是西秀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18年,来自西秀区17个乡镇(街道)的1306户6102名群众搬出山乡,住进新家园。6年过去,这些新市民如何安居乐业,是否已融入城市生活?

社区北侧创业街整齐排列着37个商铺,这里是彩虹社区专门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修建的项目,其中两个由张治忠和妻子段幺妹经营餐馆。

张治忠介绍,沿街店铺每间30平方米,带独立卫生间,“每个月租金400多元钱,真不算贵。”店铺附近就有个农贸市场,买菜很方便。顾客除了小区附近居民,还有过往司机和游客。算下来,一个月有五千元左右净收入。

6年前,张治忠一家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搬迁到这里之前,我们租了20年房子。”回忆过去,总是特别感慨。

当时,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较好的读书条件,他和妻子一直在西秀区城区的学校旁边租房子住。一边陪孩子读书,一边打零工。“从北街街道,搬到校场路,然后又搬回来……”张治忠早已不记得自己搬了多少次家。

直到2018年,这种漂泊的日子结束了。“我们的房子就在旁边的44栋,面积有100平方米,很宽敞,住起来非常舒服。”张治忠说。

张治忠夫妇最关心的读书问题也解决了。他们的两个孩子已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工作,最小的孩子正在彩虹社区旁边的启新学校读小学五年级。

住房、就业和教育都有了着落,还当起了小老板,张治忠感慨:“在城里,我们真的有家了。”

中午12点,彩虹社区29栋至32栋后的马路上欢声四起。启新学校中午放学了,孩子们陆续回到社区的家。

53岁的严老根守在用阳台改建的小店前,不时给孩子们拿零食和小玩具。开设在一楼的阳台小店,彩虹社区已有11家,这是彩虹社区服务中心和居民们共同创造的一个就业方式。

严老根是一名残疾人。搬到新家后,他在公厕旁开了一家小卖部,一边免费帮大家打扫卫生,一边卖零食。后来,因公厕附近改建,他开始考虑新的开店地址。

严老根说,“我和邻居们发现楼后面的大阳台正好挨着马路,如果在阳台开店,就是一间很好的铺子。”

他们把这个想法反映到彩虹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经过研判后,积极对接工商管理和消防部门,帮助居民申请到营业执照。同时,安装防火隔离门,将居住区和商品区分开,保证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

有了社区的帮助,不到两个月,阳台小店一家接一家开了起来。大家打开门做生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楼栋里的这行标语,正是彩虹社区和居民们的真实写照。

彩虹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忠斌介绍,彩虹社区设立了专门负责就业的办公室,随时解答居民就业问题,并通过包保制度、楼栋长机制,定期和居民联系;通过社区内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车间及对接社区周边企业,实现1600余人就近就业、省内就业;通过“安心干”等线上平台和“春风行动”线下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劳务输出1200余人。

“目前彩虹社区有劳动力3045人,实现就业2800多人,就业率达95%以上,确保一家中至少一人就业。”张忠斌说。

--> 2024-07-10 西秀区彩虹社区: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9520.html 1 搬迁之后,打开门做生意 /enpproperty-->